李婉宁第二天就去交了银子,她是第一个交银子的。
村长大概也是压力挺大的,拉着李婉宁讲村里的情况:
“村里一共四十几户,需要应征的一共有二十五个,去掉李婉宁家的两个,还涉及到二十个家庭,其中十七个家里要出一个人,三户里要出两个人。早上已经有人来哭过了。”
李婉宁有些无奈:“本来男人就少,这一下子,就更少了,可惜粮食产量也上不来,大家平时攒不下什么钱,想要用钱抵也没条件。”
村长也叹气:“最近大家跟着你们,好不容易有点挣钱的门路了,可惜征兵时间太早了,要是再晚一点,或许还有人能凑够银子。”
最近两个月,流放四村的女人们几乎人人都在打络子,基本都在重复李婉宁家刚来时候的状态。
其实对于女人来说,这个还算是性价比较高的,如果勤快一点,从早打到晚,也能赚个七八文,手快的能有十来文,这样一个月就有三百文。
如果家里女人多一点,那收入还是可以的。
可惜留给她们赚钱的时间太短了。
李婉宁想想:“村长,我愿意十二文一斤收麦子,如果有哪家想要卖粮凑钱的话,可以考虑卖给我,如果银钱缺的不多的话,我也可以借给他们。”
“认识李夫人,真是大家的幸运。”村长又叹口气:“有人来的话我会转达的,这么一来,估计还会有人愿意出银子吧。”
没想到,第一个来卖粮的是张家大哥。
脸上有些憔悴,其实自从他在李婉宁家里打工以后,家里的生活就算稍微好起来了,除了每天给的粮食,每次收粮后还会另外再给一百多斤,基本上不会再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而且这两个月,张大嫂又带着几个女儿做手工,也有了银钱上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