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伤害你的人确实就是实实在在地伤害了你,对此你完全没必要故作矫情去感谢那个曾经深深刺痛过你的人。真正应该被感激的其实是你自身,不管最终有没有从所遭受的挫折中汲取到宝贵的教训、亦或是否成功地归纳总结出有用的经验。最起码,值得庆幸和感恩的是—即便历经风雨、饱经沧桑,你依然坚强不屈地走到了如今这一步,并且变得愈发成熟稳重起来。当然,所谓的面子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份面子绝非凭空而降或者他人施舍而来,而是需要靠你自己竭尽全力去奋力争取才能获得。倘若连你自己都无法给予自己足够的尊重与认可,那么又怎能奢求从外界获取到来自他人的面子呢?这种情况下,或许能够收获的仅仅只是表面上的敷衍了事罢了。而当你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赢得自我肯定之后,自然而然便能够在外界赢得旁人的尊重、欣赏,甚至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重之情。
那些备受众人敬仰和尊崇之人,往往皆是既有真才实学又待人亲切友善之辈。若是空有一身过人本事但却性情乖戾难以相处,或许旁人迫于无奈仍会对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尊重”,可实际上这种“尊重”更多源自于内心深处对你的畏惧;反之,如果仅有满腔善意却缺乏一技之长,那么能否获得他人的尊重则完全取决于对方的个人品性如何了。
不过,在这里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论周围的人们究竟是否真正尊重你、愿不愿意给足你面子,甚或是心怀恶意故意损毁你的颜面,作为当事人的你都务必保持住那份从容淡定以及坚定自信!切不可因他人的态度而轻易动摇自己的信念和立场。毕竟,生活道路终归得依靠自己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下去,他人的看法固然可能产生影响,但终究无法左右你人生的大方向。只要坚守初心并持之以恒为之拼搏奋斗,相信终有一日定能成就。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好好探讨一下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吧。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处于内心世界还是外在环境之中,你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自重与自爱。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份对自身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所谓自重,尤其当你面对外界之人的时候,它便成为了你必须承担起来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自我责任。在与人交往、相处的过程当中,你应当竭尽所能地运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维护属于自己的那份尊严。而且,如果能够以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达成这个目标,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有一个前提存在的—那就是你一定要学会自爱。倘若你一意孤行,非要将自己置于一个“不自爱”的卑微境地而趴下,那么又怎能责怪他人对你缺乏应有的尊重呢?毕竟,大多数情况下,自重与自爱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相互扶持的关系。
原本来说,这两个词汇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随意选取其中之一作为强调的重点。但是,在我个人的理解层面上,我更倾向于将它们分别单独拎出来进行深入剖析和阐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更为清晰明了地认识到它们各自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以及其对于每个人人生道路的深远影响。因为,自己曾经的经历体现在单独的两个方面上了。
二姐说道:“小时候的我,对于自重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在那时天真懵懂的我眼中,自重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其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当有人无缘无故地跑来拿我开玩笑,甚至毫不顾忌地践踏、侮辱我的人格尊严时,无论如何,我都必须坚决地扞卫属于自己的那份尊重。
谈到扞卫,这可真是一个分量十足的词汇。从古至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这种扞卫自身尊严的行为总是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那种坚定地守护自己国家尊严所带来的骄傲与自豪,令人心潮澎湃。然而,相比起庞大的国家,渺小如沧海一粟的我,却竟然连如此简单的事情都无法做到有效地“扞卫”。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人肆无忌惮地当面羞辱我,这样的经历持续了好多年,并且给我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至今仍难以抹去的恶劣阴影。再来说青春。那个时候的我,是否真的有资格理直气壮地去“愤世嫉俗”,对别人破口大骂,甚至诅咒他们的八辈祖宗呢?现在回想起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自己,“咎由自取”恐怕是最为贴切不过的了。因为从一开始,我便亲手将自己放置在了一个毫无“尊严”可言的位置之上。”
那么说关于满欣这种“要面子”相关的面子。
当然,也还不着急讲。
那么,继续顺下来的是。
除开自身并没有那份能耐去自重以及不自爱的原因之外,最终落得个咎由自取的下场也是在所难免。无论是出于被动还是主动的情况,都已经“放下了”属于自己的那份面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即便在能够切实地保护好自己,并且双方完全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彼时是“款姐”的情况下,为何依旧会感觉没有面子可言呢?实际上,这其中仍旧与“自爱”这两个字紧密相关。具体该如何解释呢?关键在于要看你所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人。换句话说,也就是取决于你与之交往相处的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啦,我们也不能够过于武断地认为那些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就一定会如张牙舞爪般极力地维护着他们那原本就显得廉价、且预先便已暴露出其廉价本质的自尊—那种尊严。对于这样的人而言,他们哪里还会顾及到要给予他人面子啊!只要你稍不留神,别说是你的面子了,就连你的人格都会被他们肆意践踏。不过,有意思的是,在经历过越来越多的事情之后,人们逐渐发现,即便是许多被世俗标准定义为“水平高”的人(通常是以谁更富有来作为评判依据),同样可能表现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模样。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个人“见识”的不断增长,即使对方比自己更为富有,自己也不会再容忍对方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了。
其实,谁都不买谁的账。
二姐说:“我得承认,论起自身修养来,实在算不上有多好。不过,在我所接触过的那些人和事中,真正有趣且高质量的着实寥寥无几。这世间仿佛就是一场‘狗咬狗’的闹剧。通常情况下,在这种纷争里,我往往都是以失败者的姿态出现。这里面的缘由可多!首先,不得不说我的实力的确比较弱小;再者,可能也是因为我这人太过心慈手软了些,以至于给了敌人可乘之机,让他们能够肆无忌惮地蹬鼻子上脸。”
说到这儿,二姐不禁陷入了沉思,喃喃自语道:“那么,人与人之间交往到底应该采用何种正确的打开方式才合适呢?长久以来,我始终都在追寻着真、善、美,对于理想中的男人更是有着一套固定不变的高标准。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遇到的人却是一个不如一个,品质愈发低劣。最为可笑的是,到了最后,反倒是那个原本并不出众的温语显得格外优秀起来。”二姐轻轻叹了口气,接着回忆道:“就在前些日子,我又一次听到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约两年前,当我从比我小四岁的小妹口中听到这句话时,当时只觉得她真是天真可爱至极,毕竟她本人长得就非常讨人喜欢。如今想来,似乎自己也开始逐渐认同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了。曾经的我,总是自以为拥有一颗充满怜悯的心,但或许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但,现在,似乎,也越来越“认同”这句话了。
二姐继续说道:曾经,我一直坚信自己拥有一颗充满“怜悯”的心。然而,随着经历的增多以及对人性更深入地洞察,我才逐渐明白那句俗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所言不虚。这些所谓的可怜人,不仅对不住他们自己,更是肆意地去祸害他人。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个疑问:难道天底下所有的好男人都已经销声匿迹了不成?为何每次好不容易挑选出一个看似合适的对象,结果却发现对方犹如从那精神病院里逃出来一般令人难以接受!事实上,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难察觉到,这个人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存在着极其显着且一目了然的人格缺陷。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跳出来反驳道:“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啊。”诚然,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教养和修养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品质。那些自幼便缺失父母正确引导与教育、毫无教养可言的人,又怎能期望他们懂得如何去尊重这个世界呢?不妨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世间众人皆能具备良好的教养,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世界必将化作一片美好的人间乐土。
如果改一句歌词:“如果人人都有教养,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于这点。在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充斥其中。有庸俗不堪者、心怀不轨之徒、毫无品味之人,亦或是缺乏教养之辈,甚至有些人兼具以上数种特质。毫不夸张地说,这类人群数量众多,或许占到了三分之二。更为无奈的是,如果自身所处的层次有限,难以触及到那些处于更高层级的人物,那么我们便只能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之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会与这些人产生交集。有时候,他们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家人或朋友。
如此一来,问题便随之浮现—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人的时候,究竟应当抱持怎样的态度和采取何种应对方式呢?是选择以牙还牙、针锋相对,如同恶犬互咬般激烈对抗吗?然而,倘若真的做出这样的选择,最终的结局恐怕只会是两败俱伤:你不仅有可能被疯狂的恶犬所咬伤,更糟糕的是,在这场争斗中,你自己也会逐渐沦为和他们一样的“狗”。
小主,
突然间,我的脑海里灵光一闪,冒出了这么一句话。然而,仔细琢磨之后,我发现还有另外一句更为贴切、更具表现力的话语能够取而代之:有一只穷凶极恶且对你紧追不舍的僵尸,如同附骨之疽一般死死纠缠着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终,这只凶残的僵尸成功地咬了你一口,而你也不幸地沦为了它们中的一员,从此与其他行尸走肉一起,漫无目的地蹦跳着游荡四方。
因此,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所能想到最为恰当合理的应对方法便是:冷眼旁观,静静地看着这只僵尸独自在那里上蹿下跳,犹如表演马戏的猴子般滑稽可笑。无论如何,千万不要让自己内心所谓的母爱情怀泛滥成灾,进而产生“妄图拯救”这些僵尸的念头。倘若你一意孤行非要如此行事的话,那么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毫不留情地将其彻底击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它无法靠近并伤害到你。要么,那就赶紧撒开脚丫子狂奔,一直跑到一个它就算伸长獠牙也够不着你的安全之地为止。说实话,该怎么形容好呢?就好比历经无数年漫长岁月的痛苦煎熬和苦苦思索,我们总算恍然大悟明白过来的其中一件重要之事,那便是心平气和地看着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家伙像小丑一样在那里卖弄炫耀。待到此时,我们方才惊觉,原来这类人并没有之前所认为的那般令人烦闷恼怒。恰恰相反,他们实际上是何等可悲又可怜呐!
而对于满欣这种人。在这一方面上。
二姐说:在某种无法回避的情形之下—原因在于,他会踏入我家的门槛,而且肯定是有意地瞥见我正在阅读的书籍的书名,以及听到我所观看电影传出的声响。如此一来,他不可避免地又会闹出自己的笑话。值得顺带一提的是,实际上,就连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为何至今仍未摆脱掉这个人。曾经未能将其甩开,那是由于我需要维持生计。同时,或许内心深处存在着些许愧疚感,亦或觉得“应尽的义务”。然而,当不再有这些需求时,之所以依然没有与他断绝关系,则是因为独自一人实在太过孤寂。这种孤独之感是真切而深沉的,以至于身处济州这样的地方,我竟然连一个能够倾诉心声的人都寻觅不到。
就在前些天,二姐跟她的好闺蜜所开的那个玩笑,并非毫无道理可言:毕竟,我甚至连一个所谓的“朋友”都不曾拥有,更别提有所选择了。想要充实自己的社交圈子,简直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