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早上,天刚刚蒙蒙亮,天空瓦蓝瓦蓝的云。小牛跟着同伴就着急地起床,将笨重的拌桶扛到田里,为避免中暑,这些田里都还有半尺多深的水。小牛将拌桶扔进田里,再推到昨晚撤离的稻行处,小狗将围席拿来,和小牛一起把它架在拌桶上面,又将脱粒用的木栅放进桶里。
妇女们三三两两地拿着镰刀来到田里,嚓嚓嚓地声音在田间响起,不久咚咚咚的脱粒甩拌的声音在田野里此起彼伏地响起来, 小牛和小狗唱着劳动号子,一左一右用力甩稻脱粒,估摸着拌桶里的湿谷超过一担后,就将拌桶推向田埂边,用撮子将湿谷子撮到箩筐里,二牛将担湿谷子挑到晒场后再回来。
晒场有近两亩大,全用石板盖面,朱大妈正和十岁的小孙子忙碌着,用谷耙将湿谷堆推开,再用细耙子在谷子来回划动,将卷进谷子里的稻叶等抓出来,用手把他捡起来扔掉,这样反复几个来回谷子就干净了,再将谷子推平了暴晒,直到谷子的朝阳面泛白,再用谷耙把他们推在一起,为防止谷子浪费,朱大妈用扫把把石板缝里的谷子也扫了出来。这样婆孙俩才跑到晒场附近的大桑树下躲下太阳。
“嚯。”朱大妈听见小孙子突然叫起来,睁开眼便见朱小毛冲向晒场,一群麻雀扑楞着翅膀飞起来。朱大妈见下面的石板已经晒干,就把谷堆推开,再晾晒,太阳如火一下,可朱大妈毫不在意,汗水如雨一般滴下来,她毫不在意,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
“打幺台啰。”张大爷在田埂上叫起来,以前四川农村干体力活,都会在早饭和午饭之间,或者午饭和晚饭之间,给重体力们送上一次饭,保证他们的体力。
张大爷拿出家里仅有的十多个鸡蛋,几斤面粉,给小伙子做了鸡蛋面,滴上几滴猪油,撒上盐巴,真让人觉得太香了,朱小毛嘴馋地看着,小牛悄悄地给朱小毛喂了一块蛋,朱大妈连忙吼朱小毛不许嘴馋。小牛笑笑说孩子正吃长饭,多吃点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这么一直到午时过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小狗,要下天东雨(四川称呼夏季突然下的暴雨)了,快,我们去帮他们抢收。”
小牛、二牛和小狗三人三步并两步地向晒场奔来,只见朱大妈祖孙俩正在一小筐一小筐地快步地往家搬谷子。小牛赶紧将谷子撮进箩筐,二牛挑起起来就向朱大妈家跑,把谷子倒了,又挑着空担子向晒场奔来,一时电闪雷鸣,狂风四起,三个壮小伙子加快了脚步,终于赶在暴雨前,将半干的谷子全部转到朱大妈家里,以免谷子湿了生霉发芽,难以食用。
万县西溪河的旁边是一个小小的征粮站,负责附近四十里上千户百姓的秋粮征收。小宋忙碌了整整一上午,总共收了三万斤谷子,累得腰酸背疼,正准备关了门去吃午饭,远处响起了爽朗的笑声:“哎,老总等一等。”小宋抬眼一看,远处黄桷树下,十来个汉子光身上身,正汗流浃背地往收粮站赶来,肩膀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农山大爷,你们都来了?”“是狗娃儿喔,我和你几个叔叔辈儿,相约一起来交公粮啊。”“大爷,你们快喝水。”宋三狗将搪瓷碗递过去,那叫农山的汉子接碗,大喝了一口,又将碗递给了别人,宋三狗连忙站上前,用草帽给他打扇子。
“今天赶过来的?”“是啊,鸡一叫,你大爷就起床给我们做早饭,每个人加了个荷包蛋,东方刚刚有点亮色,我们几兄弟就上路,趁着天亮一口气走了十五里,到了十五里铺,在那儿休息了一下,又继续上路,遇到阴凉的地方就歇一歇,这天也真热,走走停停,到了晌午,才到这里。”几个汉子笑着,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大家脸上,根本藏不住。
“天这么热,你们今天黄昏出发,到十五里铺打尖住店,明儿再来不正好。”宋三狗一个劲地给他扇扇子。
“傻小子,四十里路啊,我这个老骨头一点问题都没有,咱们就想早点儿把公粮交上,听说清狗又要进攻四川,咱们帮不上别的,军粮必须尽早交上。”另外一个包着白帕的汉子边擦汗,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