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引水力喜得宋应星

“这是安民剑,安民军在作战功勋卓着者,可以荣获此剑,先生千里来渝,功劳非凡,定国以此剑相赠,望先生不要推辞。”

宋应星连忙将剑递给李定国道:“宋某无功不受?。”

“你这后生,竟然敢在大人面前亮刃,是要谋反么?”这边的西厂总旗喝道,话罢,拔剑便刺。李定国挥剑拍向那总旗手腕,以快打慢,后发先至,那总旗吃疼,长剑脱手,叫道:“你是要反么?”

“呼罗文,不可胡说,擅言大将。”

“还是苏公公识大体。”樊一蘅笑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挥剑之人气恼地白了李定国一眼,转身闪到一边。原来这太监乃是苏文印,乃是御马监,就是负责打仗的太监,永历让他到此地来,便是希望收服安民军,让他留这儿当监军的。苏文印心知安民军出身草莽,不可急于求成,便制止了呼罗文扣帽子,一下子惹恼了李定国,他们只怕连命也保不住。

“宋先生不必推辞,小弟还有许多事要向先生请教。”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竟然忘记了吕大器等人,樊一蘅将吕大器迎上岸,好生安置。

“这钢材之好,比之当年的倭寇战刀,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不知如何生产?”宋应星生出了好奇之心。

“此剑所用钢材,乃小弟主持所炼制,请先生多提意见。”李定国鞠了一躬。

宋应星仔细端详着宝剑,啧啧称奇:“非为宋某谦虚,此剑之材乃宋某平生仅见。大都督败豪格、退鳌拜,当真有过人之能。”

“光凭此剑,只怕还做不到。”李定国淡然一笑道。

“愿闻其详。”宋应星显然来了兴趣。

“定国愿意给应星先生察看,能否请应星先生随我走上一趟?”

于是李定国就陪同他到了綦江,当宋应星看着綦江宏大的引水工程时和精巧的水力机械时,不禁赞叹:“大都督真了起呀。”宋应星被规模宏大的煤矿和铁矿惊到了,尤其是对离心铸造工艺,生产出来了铜管、钢管的质量之高,远超当时,用于大炮、枪管这些关键部件,再也不用当心炸膛,爆管之事了,真是巧夺天工,宋应星不由得赞叹:“人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大都督真是一个天才。”

李定国与宋应星彻夜长谈,纵论制器之要,相见恨晚,相谈甚欢,宋应星惊讶于李定国志向之伟,制器之精,这个盛名之下的年青人对一些当时的工艺不熟悉,但一经沟通,就很快青出于蓝,对炼钢等技术,李定国的解释,真让宋应星佩服,宋应星自己想留下来学习。在李定国的诚意邀请下,宋应星意留下来。几日后,李定国便将宋应星任命为工程院院长,推动工业体系的建立。

宋应星在各地迅速大规模建设水力机械,为各地工厂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也为灌溉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催生了动力出渣出煤工艺,煤矿石和铁矿石产量翻了倍。大型鼓风机的运用,煤焦化工厂、钢铁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钢铁产量大大提升。工业基础在不断地提升。在宋应星的配合下,镗床研发了出来,钢铁管材、轴承、齿轮、螺丝和各种工业用缸体等工业重要零部件制造终于可以实现。

各地都在建设水力机械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每个工厂开始专注于自身产品的研究和生产,而兵器工厂作为最后的总成,开始设计性能更加优越的兵器,武隆、合川等地大量硝石的开采,为火器的研发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大炮通过小型化和机动化进化出了野战炮,大炮的机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炮弹通过试验,升级到了可以爆炸的新型炮弹,对敌人的伤害增加数倍,这两样兵器在高性能的火药的支持下,其实并不难制造。

更难的是新式枪械的改造,只有新式步枪的研制成功,才能让满清弓马彻底失去野战优势,安民军才可能大大缩短击败满清的进程,不过这个时候,弹簧钢生产却极其困难,必须依靠铁匠的反复锻打,锻打出来质量优良的弹簧钢来,而且成品率极低,一对优秀的铁匠师傅,一天顶多打出两件合格的弹簧钢片来,何况精密和高强度枪管的制造速度还比较慢,有了水力机械,弹簧钢等特种钢材的产量也增加了许多,为枪械的大规模制造提供了可能,当然,李定国觉得制造炮弹炮箭和强弩更加经济一些。

三人的配合真是珠联璧合,李定国负责创造和设计,宋应星负责推广应用,设计出生产工艺来,谯山负责组织大规模生产,安民军重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工人的人数增加了数倍。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一个新的野战旅第7旅完成了装备,由两个火枪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弓兵营、一个骑兵营和一个枪兵营组成,全旅共计7000多人,上万匹马。李定国亲自掌管第7旅,他很明白自己的弱点,也明白在这个乱世,当好军阀是活命的最好办法,所以总是把最精锐的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哎,你们现在终于有个样子了。”小艾赞道。

“有你这么夸人的吗?”李定国道。

“工业铁三角,产学研一体化,太棒了。”小艾改口道。

“马屁精。”

受益的不仅是军事装备,农业设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犁、锄头、镰刀等各种劳动工具全面普及,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政府将种子和劳动工具预售给无钱购买的群众,等秋收以后以粮食还债。川东、川北、川西等地贫苦农民成群结队赤手空拳地前往安民军控制的区域计生活,来到一府就由当地民兵等帮助修建房屋或者使用已绝户人口的房屋,政府发给种子,又发给犁、锄头、镰刀、菜刀等劳动和生产工具资助群众生产生活,帮助解决一些口粮,同时发放一些弓箭、砍刀等,农户通过打猎采摘也可以解决一些口粮,四川盆地的山坳里,炊烟又开始升起,虽然饥饿,但青绿的庄稼,很快就从近两千万亩田野里冒出来,希望在放肆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