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笙的文章非常有力量,但生活中他跟一般的残疾人并没有太大区别,都不太愿意麻烦别人,也不太愿意被很多人注视。
看来史铁笙现在心态比以前要放松很多,而且他跟周彦的关系也是真好。
以前史铁笙竟然去地坛公园坐着,不会走太远,但是听说现在经常会到周彦的工作室来听音乐。
当然,余桦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经常是他主动过去把史铁笙推来的。
周彦笑道,“到时候给你们座位安排在一块。”
“一会儿韩少攻来了之后,问他去不去,还有王大姐他们也都问问,人多点也热闹。”余桦说道。
“这电影首映会,咱们这些人去一大群,会不会不太好?”
周彦摆手道,“不会的,燕京音乐厅很大,能坐非常多的人,不一定能坐的满,你们要是能去,还能给我壮壮场子。”
“你要这么说,那我可就非去不可了。”
……
茶叶换到第二遍的时候,前台小李领着一个中年男人来了办公室。
男人穿着一件黑色的棉袄,头发往一边梳,盖住了半个脑门,但能够看得出来,他的发际线已经开始失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或许他之所以将头发梳成这样,就是为了遮盖发际线失守的事实。
他有点龅牙,不说话的时候眼睛也是笑眯眯的。
“韩主席,你终于来了。”余桦笑着说了一句。
来人正是韩少攻。
余桦喊他韩主席,倒也不是虚称,他确实是海n省作协主席。
见到余桦他们,韩少攻脸上的笑意绽放开来,“我到门口,看到是电子厂的招牌,还以为是走错地方了,找到门卫一问,才知道来对了。”
虽然电子厂已经搬走,但是电子厂的招牌却还在,周彦也没有第一时间把招牌换掉。
“之前这里是电子厂,不过现在电子厂已经搬走,后面都是我们工作室了。”周彦解释了一句。
韩少攻看向周彦,笑眯眯地走过来,“周彦,久仰大名,今天我可算是见到真人了。”
“韩主席说笑了,我哪有什么大名,倒是你,那可是真正的前辈。你的那些作品,对文学界可有着非凡的意义。还有你翻译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也让我认识到了米兰·昆德拉。”
说起韩少攻,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寻根文学”,因为“寻根”这个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所着文章《文学的根》,也被看作是文学寻根运动的宣言。
除了寻根文学之外,还有一些人应该会想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最早国人认识米兰·昆德拉,就是通过韩少攻跟韩刚合译的这本。
当时这部译本出来之后,在国内大受欢迎,也让米兰·昆德拉在中国迅速走红。
如果没有这个译本,米兰·昆德拉在中国未必能够有这样的名气。
可能很多人认为,就算没有韩少攻他们翻译,后面也会有其他人翻译,但错过了这个时代,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米兰·昆德拉这样的作家,如果是九十年代后期,甚至是两千年以后才出现在中国,大概率不会有那么出名。
其实在文学审美上,韩少攻跟余桦是很不一样的。
韩少攻很喜欢米兰·昆德拉,不然他也不会去翻译昆德拉的作品,甚至于韩少攻的也受到了米兰·昆德拉的影响。
但是余桦对米兰·昆德拉可不怎么欣赏。
余桦不喜欢米兰·昆德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米兰·昆德拉的缺乏故事,这在余桦看来不能接受。
一部如果没有故事,那充其量是个文字游戏。
就像是包子没有馅,那它就只能叫馒头。
余桦被称为先锋派代表人物,而先锋派的写作特点就是注重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
这是早期余桦的特点,但是后来他“幡然醒悟”,开始注重写什么了,才有了《活着》。
周彦对米兰·昆德拉倒是没有不喜欢,但也不似韩少攻一样是昆德拉的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