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低分才有讽刺性

但蒲松龄毕竟是上过教科书的人物,自然有知道的观众,立即发弹幕:

【我知道了!《罗刹海市》是蒲松龄的!】

【对!我也想起来了,马骥是里的主角。】

【?讲了啥?】

【马骥和龙女的爱情故事吧,反正就是古代常见的幻想故事,穷秀才娶仙女、龙女、狐狸精之类的。】

【这不是关键吧,我怎么记得前半段是以丑为美?】

弹幕很多很乱,观众们也来不及分辨,就听到苏哲继续唱着:

【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

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

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

半扇门楣上裱真情】

讽刺意味更重了,弹幕越来越兴奋。

听懂文艺作品里隐含的讽刺,其实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就是那种——

“大家都没我聪明,只有我懂你”的优越感;

还有“一起直面黑暗”的正义感。

【快去找原文!苏哲绝对意有所指!】

【兴奋起来了!苏哲想说什么?】

恰好苏哲的歌词也越来越露骨: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那也是个脏东西”!

从这句起,一句比一句狠,直到最后,苏哲唱出:

【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一部分弹幕也终于搞懂了苏哲在讽刺什么,但“以丑为美”的话题太大,一时也无法准确锁定讽刺目标。

但依旧有很多弹幕坚持:

【不好听!】

【这和同窗有什么关系?】

和弹幕陷入争吵不同,现场没有经过弹幕的及时交流,又没有时间上网搜索,大部分评委和观众并没有听懂歌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