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举子和进士要去燕地做官,泰和帝还征召了二十万新兵。
这些人将会驻守在燕地各处城池,一边参加训练,一边负责守卫。
与此同时,泰和帝也让人从燕地征召士兵,首选贫家子。
一旦参军,这些士兵不仅每人都能分到十亩田地,家人还能分到二十亩。
只是分得的田地都在燕地,而且不能出售。
所以夏军的家人若是想要拿到这些田地,就得有人搬去燕地。
考虑到搬迁不便,朝廷还会给一笔安家费,并一块宅基地。
不仅如此,士兵的孩子还能免费入学。即便没有孩子,也能得到一个免费入学的名额,让家中幼弟或是侄儿免费念书。
分到的田地还免三年赋税,并且第一年免费提供种子和农具。
这样的条件,富户们自然看不上,穷苦佃户们却是十分心动。
所以征召令一出,很快就凑齐了人数。
等这些人陆续到达燕地,开始驻守,泰和帝总算放心了些。
当然,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接下来还得恩威并施,时刻提防有人搞鬼。
所以泰和帝颁下圣旨,将析津府作为司徒渊的封地,又让司徒渊和杨韬去了河间府。
杨韬毕竟是皇子,泰和帝并不放心让他进入燕地,所以只许他待在河间府。
杨韬虽然有些失望,却也知道自己不能任性。两个弟弟都还太小,他不能有半点差池。
不过他这次也很想一展抱负,所以特地带了伴读一起。
其中就包括谢棠。
因为年纪还小,谢棠并未急着考取举人,倒是回到京城后继续办起了小报,还拉了杨韬一起。
杨韬对此很是高兴,即便两人分开了三年,他却依旧对谢棠这个伴读最为亲近。
洛君迁也做了杨韬的伴读,不过他今年考中进士,如今已经前往燕地做官,倒是没办法再和他们一起。
杨韬不仅没觉得遗憾,还十分高兴。
他有一腔抱负,自然要培养自己的班底。洛君迁做了他的伴读,就是他的人。
所以洛君迁能去燕地做官,杨韬只会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