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壬辰倭乱(八)加藤清正进入咸镜道

备前宰相 日月合明 2542 字 21天前

本章开始之前,做一下解释。

前文提到的朝鲜府兵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明朝卫所兵或者唐朝这种免税但是铠甲马匹自备的府兵,朝鲜的军队要是有这样的战斗力也不至于溃的这么惨了。

虽然朝鲜立国之初学习明卫所制度,建立了府兵制的初身,但是200年下来这些有地良名要么被两班贵族压迫兼并,要么自己往上爬成为新的两班贵族继续压迫别人,朝鲜卫所府兵的兵员早就已经枯竭了。

这100年来朝鲜南北因为吃不下饭的百姓上山为寇,或者直接扯旗造反的数不胜数,朝鲜正规军居然可以与之战成五五之数。

后来朝鲜学习宋制,花钱招抚流寇为府兵,既填充了兵员,又可以让他们贱民去自相残杀。

当然为了保证这群府兵不会反咬自己主人一口,这时候的府兵基本是不着甲的,在粮饷上虽然标称有禁军的一半,但是实际上是最低限度供应,保证你饿不死不会再造反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的府兵别说学习战阵了,会拉弓射箭开火铳的都不会有多少,战斗力可能还比不上本县、本府、本道从良家子中招募的衙丁强。

所以别看府兵挂着官军的名头,他们的真实战斗力可能还打不过捉捕盗匪,维护治安的片警。

当然朝鲜为了维持镇压府兵,在各道府兵和各府驻守府兵中依旧会从本道、本府招募依旧有田亩的良家子入军,不仅如立国初免税,甚至由朝廷提供军备还有正常的军饷拿。(可能扣的少一点)

这些良家子的战斗力堪比朝廷的部分禁军,一般单列一营由朝廷禁军下放裨将管理,作为监视冗兵的保障。

在这种常年没有什么钱拿,饭又三天吃3顿半饥半饱的床状态下,你指望这群家伙有什么战斗力?

这也是为什么忠州之战府兵一触即溃,温阳城外听到王京陷落之后府兵带头叛变的原因。

对于他们来说连给他们发饷银,给他们饭吃的朝廷都没了,他们还卖什么命啊。

临津江之战战果太过显着,以至于切实影响了朝日双方的判断。

临津江战后,朝鲜军队士气消沉,人心涣散。毕竟临津江不是小川,列河而守握有地利,在兵力上还有人数优势,可是居然被日军一鼓而下,切实打断了朝军上下的信心。

朝鲜方面的军队别管人数有多少,遇到日军就是一触即溃,甚至有数百人的朝鲜兵被十几人日军散兵追着跑的情况。

军队的士气和对战胜对方的信心是维持军队组织度最重要的东西,一只军队丧胆之后的表现在50年之后,以及350年后的中华大地上多次上演。

临津江之战后朝鲜王朝很难在组织出一只7~8万人的军势,再说就算有这么多人,他们又有多少有胆气上场厮杀呢?

面对这样的局面,即便日军还距离平壤还有好远一段距离,朝鲜李昖依旧决定从平壤北逃至义州。

也不知道是不是小西行长和宗义智突发奇想,还是觉得最初骗秀吉不太合适,想要找补一下。

居然派人书信与朝鲜国王,重申日军是【假道伐明】,只要朝鲜国王降服日本,派遣王子入质日本,就保留其北部5道的领土。

从后世历史考古的角度来看,真的很难理解小西行长和宗义智的脑回路,前期明明知道朝鲜不可能投降,却骗秀吉朝鲜愿意投降。

现在秀吉对朝鲜失去了耐心,下达了对朝鲜作战的命令了,却又想着怎么劝降朝鲜。

而且现在对于朝鲜来说其主力已经退回黄海道以北,日军虽然没有完全控制南部,但朝鲜王朝也失去了掌控力,这个时候许诺归还京畿、江原二道,谁给他的胆子乱开条件?

朝鲜朝廷收到小西行长的劝降信之后,假借需要商议为由打算拖延时日,实际上又加派多名使者前往北京向大明朝廷求援。

至6月3日,小西行长磕磕绊绊终于来到大同江边。

黑田长政自渡过临津将就与其分兵,开始对黄海道诸城进行压制。

加藤清正好不容易越过黄海道和咸镜道之间的老人岘,来到咸镜道最南端的安边,想要开始对咸镜道进行攻侵。

在秀吉【八道国割】的战略中咸镜道就是交给丰臣秀家和加藤清正负责的,两人在拿下咸镜道之后还要负责从朝鲜右路对大明东北女贞羁縻部落的攻略。

望着安边城头的龙胆五七桐纹旗帜,加藤清正怎么都想不到,自己这边这么顺,除了在临津江对峙了十几天之外,几乎是一路畅通无阻的北上的,照理说咸镜道应该被我所占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