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玩伴而已,等他有了命定之女……呃,王棉不确定,毕竟楼彧不是正常人啊。
他是疯批的小变态。
若是厌弃了九娘,再冒出一个“我不要、也不许旁人要”的疯狂想法,再毁了九娘,那可就是真的悲剧了。
要不,还是让楼彧爱上九娘?
楼彧再变态,对于自己心爱的人,也是专注的、宠溺的。
就像过去的几年里,楼彧对九娘是真的、非常的好。
被变态厌弃与被变态纠缠,到底哪个更好?
这几年,每每看到楼彧与王姮的相处日常,王棉都忍不住在心底发出疑问。
而三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楼彧十四岁,按照大虞朝的规定,十五成丁,楼彧即将成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年纪,已经可以议亲,甚至成亲。
进入青春期的楼彧,应该也快要萌发春心,他与九娘到底会如何,王棉很是纠结。
就像王姮,也在关注王棉的婚事。
“合适?”
王姮不知道王棉内心的纠结,她抓住王棉话里的重点,问道:“所以,阿棉,你只是觉得周既明合适?并不是心悦于他?”
王棉收敛心事,认真的与王姮交谈:“周既明确实合适,当然,我也喜欢他!”
周既明与王棉一样,都出身农家。
周既明是隔壁村子的人,比王棉大两岁。
细说起来,周既明的出身比王棉略好些。
周既明的曾祖父曾经读过书,做过县令。
到了祖父的时候,遭遇战祸,周家就此败落。
不过,周家还是珍藏了几本书。
在古代,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不算文盲。
周家有藏书,那就是妥妥的耕读人家啊。
周既明的祖父,还记得自己父亲做官时的富贵与体面,便自诩清贵,不愿与周遭的田舍奴为伍。
他努力读书,拼命的想要复兴家族。
可惜,他天资不够,再加上家境贫寒,根本就读不起书。
读了几年,得不到贵人的赏识、推荐,无法入仕。
去参加县衙的考核,又不曾通过,最后还是只能当个他自己都看不起的田舍奴。
周家祖父自己平庸,便寄希望于儿子们。
四个儿子,从小就拿着那几本书刻苦研读。
长子、次子都是榆木脑袋,怎么读都读不明白。
三子略好些,虽然不是天才,却也靠着认识的几个字,考进县衙做了个不入流的小书吏。
小儿子最聪明,嘴巴也最甜,哄得父母、哥哥们都把他当成了神童。
整合全家的资源,全力供小儿子读书。
结果,花了十几年的束修、笔墨,却还是没有读出一个名堂。
虽然小儿子还说自己只是“时运不济”,没有遇到赏识他的贵人。
只等遇到真正的伯乐,他就能一飞冲天,哄着父母、家人不但继续供他读书,还把他的儿子也当成了神童。
周家大房、二房、三房,则成了被吸血的可怜虫!
天知道,当初王棉从堂兄口中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内心是何等的惊诧:
卧槽!
这不是典型的科举农家子的桥段?
而周既明就是大房的长子,有偏心又糊涂的祖父祖母,有明明平庸却会骗人的吸血小叔、堂弟,还有老黄牛一样的包子爹娘……一大群的极品亲人。
按照网文的套路,周既明要么是穿越,要么就是少年天才,硬是在一路荆棘中,靠着读书、科举,平步青云,最终位极人臣!
男主啊,还是科举文的男主。
巧的是,周既明还考上了东山书院,跟王棉的堂兄、堂弟是同窗。
因着堂兄堂弟的关系,王棉与周既明也就有了接触。
周既明果然没有辜负“男主”的身份,十三岁才开始读书,只读了三四年,就已经成了书院先生们最喜欢的弟子。
就是沈度,也亲自考校过周既明的功课,还指导了他的文章。
周既明继王棉之后,成为第二个能够称呼他为“先生”的学生。
王棉:……嘿,又一个外门弟子。
她与周既明的关系,也就更近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