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好奇地看着他,眼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疑虑。
大队长微微仰头,目光中带着思考,说道:“小杨啊,这新方法咱可以研究研究,不过也不能冒然就用,还得结合咱们村的实际情况。毕竟咱们这的土地和气候跟别处不太一样,得谨慎行事。”
另一个知青王涛也说道:“大队长,我觉得在施肥方面,是不是可以多试试化肥,听说效果不错。”
一位大爷摇摇头,皱起眉头,一脸担忧地说:“化肥咱可没用过,不知道好不好。这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用了这么多年,心里踏实。”
大队长目光坚定,双手抱在胸前,思考片刻后说道:“化肥是个新鲜玩意儿,咱们可以先小面积试试,看看效果咋样。要是好,咱们再推广;要是不行,咱也不损失啥。”
这时,知青阿豪也走了过来,他和米朵已经订婚,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对未来的憧憬。阿豪笑着说道:“大队长,我也想为咱们村的春耕出份力,和大家一起把地种好。”
米朵的阿爸阿妈看着阿豪,眼中满是满意和欣慰。
春耕正式开始的那一天,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田间地头,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巾。村民们和知青们早早地就聚集在了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男人们有的扛着锄头,那锄头在他们肩头有节奏地晃动着,仿佛是出征的战戟;有的背着种子袋,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带着对土地的深情和对丰收的憧憬。女人们则拿着水桶和农具,她们相互间轻声交谈着,笑声如银铃般清脆,仿佛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景象。
米朵一家也在其中,阿爸扛着锄头,阿妈提着水桶,哥哥背着种子袋,米朵拿着小铲子,一家人有说有笑地走向田地。
田间地头,阿爸高高地举起锄头,用力地刨向土地,每一下都充满了力量,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阿妈则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进挖好的坑里,动作熟练而轻柔,仿佛在呵护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哥哥弯着腰,认真地用脚把土覆盖在种子上,确保种子能安稳地生长。米朵在一旁,用小铲子把土块敲碎,整理得平平整整。
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村民阿强,双手紧紧握着锄头,眼神专注地望着前方的土地,仿佛那是一片等待他去征服的战场。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仿佛在告诉人们,今年的玉米一定会茁壮成长。他高高举起锄头,用力一挥,泥土便听话地翻了个身,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气息。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他随意地用袖子一擦,继续埋头苦干。
知青李阳则显得有些紧张,他手中拿着种子袋,不时地调整着姿势,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继续交流着种植的细节。知青杨新在挖玉米坑的时候,不小心挖得太深了,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通红,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旁边的大爷赶紧过来指导:“小伙子,不用这么深,像我这样。”说着,大爷熟练地拿起锄头,他微微弯腰,手臂有力地挥动着,每一下都恰到好处,“坑太深了,种子不好出苗,而且费力气。”大爷的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眼神中满是鼓励。
杨新感激地说:“谢谢大爷,我记住了。”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眼神中充满了敬佩,继续认真地干起活来。
在种土豆的时候,知青们不太会切种块,米朵的阿妈就手把手地教他们。“看,这样切,芽眼要留好。芽眼是土豆发芽的关键,可不能马虎。”阿妈耐心地讲解着,手上的动作熟练而精准。
阿豪也在一旁认真地学着,米朵看着阿豪专注的样子,笑着说:“阿豪,你可得好好学,以后咱们家的自留地可就靠你啦!”阿豪抬起头,看着米朵,眼神中充满了爱意:“放心吧,米朵,我一定学会。”
中午时分,太阳高悬,炽热的阳光烤着大地。大家就在田边的树荫下休息,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爽。米朵拿出阿妈做的竹筒饭和酸笋,与大家分享。
阿豪吃了一口竹筒饭,赞叹道:“真好吃,阿姨的手艺真棒!”米朵的阿爸笑着说:“多吃点,下午才有劲儿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