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蒙毅点头,“我们必须尽快将此事告知陛下,让陛下早做定夺。”
三人匆匆赶回皇宫,此时的勤政殿内,扶苏正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陛下,”冯去疾三人走进殿内,跪地行礼。
“情况如何?”扶苏急切地问道。
冯去疾将李斯的供词呈了上去,扶苏接过,脸色越来越难看。
“没想到,朕的母后竟死于如此阴谋。”扶苏的声音颤抖,眼中满是愤怒与悲痛,“太后如今在何处?”
“已关押在冷宫,等候陛下处置。”蒙毅回答道。
“传朕旨意,”扶苏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太后胡姬,因谋害先太后、勾结李斯意图谋反,罪大恶极,废去太后尊号,终身囚禁冷宫,不得踏出半步。至于李斯,虽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削去官职,贬为庶民,流放边疆。”
“陛下圣明。”三人齐声应道。
处理完此事,扶苏疲惫地靠在椅背上。他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朝堂之上,暗流依旧涌动。但他已不再畏惧,经过这场风波,他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要让大秦真正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
接下来的日子里,扶苏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他削减了贵族的特权,减轻了百姓的赋税,选拔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官员。朝堂上,焕然一新,官员们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力。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旧贵族因利益受损,心怀不满,他们暗中勾结,企图发动叛乱,推翻扶苏的统治。
一日,蒙毅神色匆匆地走进勤政殿:“陛下,臣收到密报,有旧贵族打算谋反,他们已经在暗中集结兵力。”
扶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谋反,简直是自不量力!蒙毅,传朕旨意,立刻调集军队,将这些乱党一网打尽。”
“遵旨!”蒙毅领命而去。
很快,一场平叛之战在大秦境内打响。扶苏亲自坐镇指挥,他身着战甲,英姿飒爽,站在城楼上,俯瞰着战场。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任何企图破坏大秦稳定的人,都将受到严惩。
在扶苏的指挥下,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叛乱被成功平定,那些参与谋反的旧贵族,纷纷被绳之以法。
这场叛乱的平定,让扶苏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朝堂上的官员们也对他更加敬畏。
经过一系列的风波与改革,大秦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繁荣。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咸阳城一片繁华景象。街道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扶苏站在咸阳宫的城楼上,望着这一片繁荣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一切的来之不易,是无数人的努力与牺牲换来的。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让大秦的辉煌延续下去。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咸阳城上,整个城市被染成了一片金黄。大秦,在扶苏的带领下,正迈向一个新的时代。
随着大秦步入繁荣正轨,扶苏并未有丝毫懈怠,他深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根基必须打得更为牢固。这日,暖阳透过勤政殿的雕花窗棂,在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扶苏端坐在龙椅上,手中正翻阅着各地呈上的民生奏报。
“陛下,”一个小太监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恭敬禀报道,“齐地郡守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宣。”扶苏放下奏报,神色平静,目光中却透着审视。
齐地郡守匆匆入殿,跪地行礼后,起身呈上一份文书,额头满是细密汗珠:“陛下,这是齐地盐商联名上书,他们称,私盐猖獗,严重扰乱了盐税征收,恳请陛下定夺。”
扶苏接过文书,眉头逐渐拧紧。盐,乃国家经济命脉,私盐泛滥不仅关乎财政收入,更可能滋生民间势力,威胁社稷安稳。他沉思片刻,沉声道:“此事不可小觑,传朕旨意,着廷尉府彻查此事,务必揪出私盐背后的主谋,不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
廷尉府内,气氛凝重。新任廷尉彭越正对着堆积如山的卷宗愁眉不展。这私盐案错综复杂,涉及各方利益,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这时,下属匆匆来报:“大人,我们发现一些线索,似乎与楚国旧贵族景氏一族有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彭越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可有确凿证据?景氏一族在楚地根基深厚,不可妄动。”
“目前证据尚缺,但我们在私盐的运输路线上发现了一些与项氏商队相同的标记。”下属小心翼翼地回道。
彭越思索片刻,道:“继续暗中调查,务必拿到实锤,再向陛下奏明。”
与此同时,咸阳城内一处隐秘的宅院里,几个身影围坐在一起,神色慌张。
“听说廷尉府已经开始调查了,我们会不会被发现?”一个身形肥胖的商人声音颤抖地说道。
“怕什么!”一个年轻人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正是景鸾的堂弟景洪,“我景氏一族岂会怕他们?大不了鱼死网破!”
“不可冲动!”为首的老者脸色阴沉,他是项氏一族的长辈项伯,“如今扶苏坐稳皇位,大秦国力强盛,我们不能贸然行事。当务之急,是销毁证据,再想办法疏通关系。”
几人商议一番,决定先将私盐转移,同时派人去贿赂廷尉府的官员。
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廷尉府的暗探看在眼里。彭越得知消息后,立刻进宫面圣。
勤政殿内,彭越跪地,将调查结果一一禀明:“陛下,私盐案确与项氏一族有关,他们不仅暗中贩卖私盐,还企图贿赂朝廷官员,以掩盖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