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义想清楚之后,心中也警惕起来,平日里相互敌对的李善长与刘基,今日却是突然一致起来,让他不得不慎重对待了。
随即,杨思义看向朱元璋与朱元启。
“禀皇上,明王,臣下方才思虑良久,方才幡然醒悟,如今户部最重要的,仍旧是将田地以及百姓户籍落实下去,也实在没有精力管理宝钞之事。
臣下认为,可设立一部,由皇上择一人管理。”
杨思义说完,其余人都是心中赞赏,如今宝钞之事户部插不上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保住赋税的权力才是。
而朱元璋与朱元启听后,却是有些高兴不起来,他们两人的本意,是想将赋税之权,一起移交到财部,如今杨思义主动放弃,选择退后一步,他们还真开不了口说赋税的事。
尤其是朱元启,经过这次,他算是知道这些老狐狸了,一个个的,若不是关乎到自己,想让他们开口,一个字,难。
每个人的心思,也极为复杂,像宝钞这样利国利民的事,确实通过极快,能够很快达成共识,但在归属权这里,只要沾点边,就想揽下来,从这里朱元启也是看出来了,若是有利于大明的事,他们一点都不会含糊,毕竟每个人都是真心想大明能够好起来的。
但是,每个人却都是想着将事情给揽下来,以增加自己手中的权力,朱元启虽然觉得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但也是给他涨了见识,让他知道,朝堂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何况今天的事,还只是冰山一角。
朱元启心中一叹,他已经能够想到,朱元璋定然不会再说赋税之事了,即便是他,也开不了这个口,不然就是胡搅蛮缠了,除非李善长或者刘基这些人,能够站出来冲锋陷阵。
但这事,想想就还是算了,李善长已经说过一次了,不可能再站出来说,不然,李善长就和户部彻底结仇,基本难以和好的那种,而刘基,更不用指望了,别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赋税这块的事。
至于朱文正,同样也没撤,他现在财部尚书的职位还没有定下来,以武职的身份说这个,吏部与刑部恐怕会直接把枪头对准朱文正,要是以楚王的身份,也没法,就跟朱元启不能再开口的原因一样。
朱元璋同样也没有办法,只不过朱元璋想得更多,他这时候已经想着,李善长一早就提出赋税分离户部是不是有预谋的了,不然,要是由朱元启提出,哪里会像现在,他一点借口都找不到。
至于对刘基,朱元璋也有些失望,本以为刘基能够看懂他的心思,结果别人确实看出来,但就是丝毫不提赋税的事,谁让这赋税的事在刘基看来,本就是归户部管辖呢。
不过再怎么样,朱元璋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财部即便新建,人手一时间肯定也会不足,恐怕就是一个钱庄的建立,就得耗费整个财部的精力,也没有时间去管赋税这块。
而在在朱元璋心中,这次谈不拢,大不了后面再谈就是了,等财部羽翼丰满,再叫上一些拉偏架的,他与朱元启又在一旁同意,成事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要是实在不行,总有机会找个由头,就直接划给财部了。
也幸好工部的人不在这里,不然要大呼自己冤大头。
工部在成立之前,前身就是匠作局,想当初匠作局巅峰之时,什么火器局、铁器局、航船局,全都是匠作局的,然而朱元启一折腾,啪的一下,三大局就这么分离出去了。
现在好不容易成立了工部,也是堂堂六部之一了,但宝源局的出现,又将工部一部分人手直接划了过去,可以说堂堂六部之一,被朱元启与朱元璋,先后拆分得不成样子。
也是幸好现任工部尚书单安仁没有来,不然,他绝对要在朱元璋与朱元启面前好好的哭诉一番,绝对会第一个站出来,同意把赋税从户部分离出来,毕竟两人受伤,总好过一人受伤不是,以后也可以谁也不用笑话谁了。
说起来工部,也确实可怜,六部成立之后,谁都在往里面挖人手,也只有工部,虽然通过朱元启从前元大都带回来的不少匠人中补充了很多,但这次宝源局的变相拆分,反而更差了,因为主要的几个人才,都被朱元璋调到宝源局了。
朱元璋见众人全部沉默,也只好进行总结性发言。
“既然大家对宝钞推行一事都很是赞同,那么这事,就这样定下!
同时,为管理宝钞推行以及各项维持事务,朕与明王一同决议,在六部之上,再增添一部,名为财部。
财部就负责管理大明宝钞之事,而宝源局,由财部与内务府,一同管理,当然,以财部为主,内务府为辅。
对于新增财部一事,诸位可有想法?”
朱元璋话音落下,众人都略微有一些惊讶,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这个事,在知道朱元璋的态度之后,他们就有了预料。
在他们看来,朱元璋新增一部他们已经是能够预想得到,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新增的这一部,是在六部的基础之上进行增加的,这将意味着,这名为财部的部门,权力不在六部之下,加上其掌控的宝钞,地位将直接在工部与礼部之上。
小主,
然而仔细想想宝钞的作用,他们又能够释怀,这样一个部门,如果不能等同于六部,后续进程都极难推进。
至于想法,他们是真没有什么想法,反正这个好事,是落不到他们任意一人之上,然而这个想法一产生,他们很快就抛弃了,随即将目光放向刘崧、刘基与朱文正身上。
这个事朱元璋既然已经确定,那么必然是要在这里确定尚书人选,到时在朝会之上,他们也能进行配合,这些人瞬间就想到了这三人,至于朱升,他们都没有考虑过。
因为朱升的状态以及想法,他们多少都是了解一些的,而这三人当中,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刘基与朱文正。
实在是刘基今天的表现,与以往相比,太过反常,至于朱文正,他们更是反常,即便朱文正是楚王,但他与朱元启相比,可是差远了,而且他还是武职,如今能到这里,足以说明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