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京师周边百姓遭难固然可悯,但若因此冒险进军,致使大军遇挫,乃至大败,却是得不偿失啊。”
刘升听了叹道,“你所讲的道理朕也知道,但朕既得知百姓遭难,实难坐视不理。况且,如今我军又增加了三四万兵马,加快北上便不算太冒进。”
清军既然开始大掠顺天府等地,显然是决定撤回关外了。
而其之所以有这个决定,多半是因为桑园镇一役让其意识到崋军实力强大,并非明军、顺军那样好欺负。
再加上河间、真定、保定三府的诸多城池纷纷主动易帜归崋,又说明河北人心向着大崋,而非向着满清。
了解到这些,清军主帅只要脑子不犯抽,选择撤回关外便是很正常的事。
同时,这也说明,清军多半不敢与崋军来一场大决战。
既如此,刘升便决定带领崋军加速北上,逼清军决战。而清军若不想决战,便只能尽快撤走。如此,自然也就能让他们少掳掠一些资源、人口,让河北百姓少遭受些苦难···
沈万登、袁时中(独立第十七旅旅长)等人收到刘升的令旨时,已经行军至德州。
这三个旅的临时兵马,是以沈万登为主将、袁时中为副将的。
部队从开封府境内就开始加速行军的决定,也是两人共同做下的。
说实话,这样的强行军对此时的部队来讲是比较危险的。
危险一方面来源于外部——开封还好说,山东诸州府才被崋军拿下没多久,地方还有不少贼匪待清剿不说,甚至可能有顺军或明军(死忠)潜藏。
若部队在强行军的疲劳状态下,被这些敌人偷袭了,即便能胜,估计也会减员不少。
而危险的另一方面则来自部队内部。
从刘升在军中设立军政员开始,崋军就算是内核建设相当好的部队了,起码超过了此时的所有封建部队。
但强行军即便是后世的近代部队,士卒也多有怨言。
如今的崋军虽是常胜之军,在良好的内核建设外又加了一层高昂士气的buff。可毕竟是去北方打仗,而非去家乡,天气又冷,据营哨级军政员反应,士卒心中多少有点埋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情况下,崋军士卒虽不至于像明军那样半路哗变,却有可能消极怠工,故意拖慢行军速度。同时,对沈万登等人以后对军队的指挥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甚至有士卒私底下说,沈万登、袁时中等人都是为了抢功劳,才让大伙儿这么拼命赶路的。
这倒也不算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