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的八旗蒙古虽然是在天聪九年(1635年)正式建制,但实际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军中就已经存在不少蒙古人及汉人了。
只是那时不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就统称为八旗军——满洲都是皇太极即位后搞出来的,以前就叫做后金八旗军。
当时八旗军中蒙古人最多时,便已有七十六个牛录(每牛录一般两三百人)。
至于努尔哈赤时期的汉人牛录就很少了,最多时也只有十六个。
如今的八旗军中自然仍以八旗满洲地位最高、人数最多,大概有六七万人(正式旗丁)。
至于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一是兵源较少,二是满清高层始终对蒙古人、汉人都抱有一定警惕心理,更清楚明白,在八旗军制中,八旗满洲才是主干、核心,蒙古、汉军都只是枝干。
所以,地位仅次于八旗满洲的八旗蒙古,目前也仅有三万五千多人,只比努尔哈赤时期增加了一万多人。
至于今年六月才正式扩增到八旗的汉军,人数本来只有两万多人。
但在八月时,孔有德等三顺王深感不安,遂请将麾下兵马编入八旗汉军。
皇太极在崇德初年就开始构建八旗汉军,早就想将三顺王麾下兵马编入八旗,进一步加强控制了,只是碍于当初三顺王归降时所许的承诺,这才按纳着心思没开口。
三顺王主动要求加入八旗军,他自然是欣然同意了。
不过三顺王、一顺公听起来名头挺唬人,可实际上自从加入满清,就很少得到兵员补充——一是满清地盘可为兵的汉人确实少,二是满清高层有意打压。
所以,三顺王、一顺公的兵马加起来也就一万余人而已。
他们加入八旗,也就让八旗汉军增加到三万六七千人的样子。
即便如此,三顺王、一顺公也没哪个混上八旗汉军旗主的职位,由此可见满清对孔有德等人防备之深。
另外,为了进一步控制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清军作战分派兵马时,往往都是满洲、蒙古、汉军都抽调一些,混成一支兵马,主将肯定是女真,甚至副将大多数时候也是女真。
一句话,一路兵马中,满洲兵是绝对的核心力量,蒙古、汉军只能给满洲兵打辅助。
甚至有时候八旗蒙古的甲喇章京、固山额真等职位都是女真人的。
但因为兵员基本都是蒙古人,所以作战风格仍类似蒙古轻骑,以骑射为主。只不过八旗蒙古盔甲精良一些,骑弓弓力稍大些,步战能力也比蒙古轻骑更强些。
这两甲喇的八旗蒙古兵常年与明军边军作战,对枪炮是有所防备的,也知道他们此番出击,就是为了试探出眼前崋军的火力···
崋军虽然骑兵不多,但在与明军、顺军的作战中,也是积累了不少应对骑兵冲阵经验的。
眼见两翼各有一千多蒙古兵策马冲来,第五旅的崋军将士在将官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变阵,并将装填好的虎蹲炮抱放到合适的位置。
眼见蒙古兵前锋已进入阵前两百步,数百门虎蹲炮便在号旗指挥下几乎一起打响!
砰砰砰···
虽然八旗蒙古兵早有心理准备,可骤然听见如此密集的清脆炮声,仍吓了一跳——不论是明军的虎蹲炮,还是清军自己的,可从来没有如此密集打发的。
“撤!快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