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该还的人情都还完了!

既然回去也没好果子吃,太田正男索性不回去了,找了一个自己名下的院子住了下来,他给自己改了一个华夏人的名字叫“李正男”,为了掩人耳目,还收养了一个孤儿改名叫“李雄”。

只是。

狗改不了吃屎,这家伙没多久又在小院儿底下的实验室里开始做试验了。

这个小院儿底下的实验室是和六院那边的一起挖的,当时是以那边的实验室为住,这边的为辅,只有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和六院那边的不可同日而语。

太田正男虽然是批了医生的皮,但他其实是为小鬼子的细菌战服务的。

小鬼子所使用的细菌以感染力强、传染迅速、杀伤大的霍乱、伤寒、鼠疫、炭疽等菌种为主,也使用白喉、痢疾等细菌。

太田正男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各种细菌的疫苗、血清等非常规的治疗方法,防止小鬼子在使用细菌战的时候也被感染,到时候有药物特别是特效药进行处理。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这个小鬼子可能是在培养细菌的时候出了问题,感染了某些细菌,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就这么死了。

太田正男死后李雄也没能力将其好好安葬,找了一辆马车,让邻居拉着他的尸体到城外找了个乱坟岗扔了,连个坑都没有刨,可谓是不得好死,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基本情况已经了解。

李平安对小鬼子留下来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

那些所谓的试验记录连看都没看一眼。

当然。

上面都是日语他也看不懂,更是懒得向那个负责翻译的民警询问。

钱明却是非常珍重的让人将这些记录都收了起来。

这些都是小鬼子在华进行细菌战的铁证,需要好好收藏起来交给上级。

“民警同志!”李雄突然开口说道:“我带你们找到了这个地下实验室还有那些装在木箱子里的宝贝,应该算是立功了吧,你们能不能将我放了?”

“这个地下室里的东西当然是要带走的,只是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地下室是我们自己找到的!”钱明冷哼一声说道:“至于你这个家伙,等候处理吧,你应该是惯偷吧,我就不相信你只到李医生家里偷过东西,等着处理吧,不关你个十年八年,三五年总是要有的!”

自己要被判刑?

最少要被判三五年?

李雄脸色苍白起来,开口说道:“那,我的房子呢,还会给我留着吗?”

“你到现在还想着要房子,这个院子是你的吗?这个院子是小鬼子搜刮别人的,这个是历史问题,自然是要收归郭嘉,交还给街道办处理的!”钱明瞪了他一眼说道:“哪里还有你的份儿!”

李雄低下头不说话了。

当天地下室里的东西就被搬走了,空落落的院子也交给了街道办管理。

没过几天,李平安就听说李雄被判了四年。

他的确是惯犯,经常以收破烂为由到别人家里踩点儿,偷盗的事情没少做,再加上和小鬼子有些联系,判他四年这家伙不冤!

几个月之后太田轻一听说了这件事情,特意从东瀛过来寻找哥哥太田正男的踪迹。

这家伙无论到何处都吃了闭门羹,太田正男已经盖棺定论,他就是小鬼子细菌战方面的专家,在华做的那些“医学”行为都是为细菌战做准备的。

太田轻一居然打听这种人,能受欢迎吗,能有好吗?

没有被针对,没有被驱逐出境已经是很克制的事情了,还想打听太田正男的事情?

简直是做梦!

最后。

太田轻一到监狱里看望李雄。

李雄说了自己和太田正男的事情,又说道:“那家伙只是想利用我更好的掩饰自己的身份而已,他什么时候将我当成养子了,什么时候真心待过我了?他的事情我一概不知,你要是想找那家伙的尸体,我劝你还是别找了,当年我们只是将他的尸体扔在乱葬岗而已,可能扔下没多久就被野狗给吃了,哪里能找的到尸体,骨灰都没有了!”

太田轻一用一种责备的语气问道:“怎么说我哥哥也收养了你,你怎么就不将他的尸体掩埋一下呢,最少也要买口棺材不是?”

“小鬼子不配有棺材!”李雄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说道:“我全家都是被小鬼子害死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能成为孤儿,我要是早知道那个小鬼子的身份,我就是饿死也不会跟着他!”

“你......。”太田轻一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心里却是直骂“八嘎”。

李雄起身就要离开,一边走一边说道:“以后别再找我了,那个鬼子的事情我知道的还没你多呢,至少你还知道他的名字,几个月以前我还不知道他是鬼子呢,也不知道他就叫什么太田正男,他做的腌臜事情我更是一无所知!”

李雄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太田轻一也离开了。

从此以后这个小鬼子再也没有来过华夏。

因为华夏人不欢迎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算是来国内购买各种中成药,来送外汇各个厂家也不欢迎他。

这件事彻底的过去以后,李平安将经过和徐氏说了。

徐氏多了几分戒备的心理,以后要是再有人打听、特别留意杂物间就要注意了。

总之。

多一点儿警惕之心没有坏处。

深秋。

又开始储存这一年的冬菜了,因为秦淮茹二叔一家就在供销社的缘故,李家倒也没费什么事儿,秦奋直接拉了几百斤白菜、萝卜之类的蔬菜送到李家了。

因为母子两个都是在裁缝铺的食堂吃饭,李平安并没有给陈雪茹送蔬菜。

慢慢的到了冬天。

家属院小院儿正房外面的两个大活炉又生了起来。

徐氏夫妻两个依旧是搬到小院儿这边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