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说明了几个情况:
第一,确实有外资在逼仓,并且开出了条件。
第二,已经得到了高层的支持,有底气应对这次危机。
青山集团有着10万员工,并且是国内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如此规模的特大型企业,国内自然不会让其轻易倒下。
便在此时,作为伦敦交易所背后控股股东的港交所接到了北边的电话。
港交所在了解事情原委后,不知是港交所的从中斡旋,还是某些原因,当天伦敦金属交易所发布公告称:
将紧急暂停镍期货的交易,接连发布六份公告。
公布了包括镍在内的所有金属主力合约,增加递延交割机制,头寸转移机制,涨跌停限制等一系列稳定市场的措施,并无限期推迟原定于2022年3月9日的镍期货合约的交割。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公告是,宣布取消3月8日当日的交易,期货当天的暴涨无效。
这一行为也被市场形象的称为法王剑。
有人要问,为啥伦敦交易所会这么听话,不惜牺牲公信力也要帮忙呢?
伦敦金属交易所虽然位于欧洲,但却是一家实打实的中国企业。
这家成立于1876年金属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在全球金融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港交所在2012年以20亿刀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使它从此成为港交所的全资子公司,所以兔子对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交易所有着充分的话语权。
至此,交易所的助攻,替青山集团争取了更多的缓冲时间。
青山可以通过缓冲的时间,把自家的镍铁和高冰镍转为纯镍,或者在市场置换符合交易所交割的镍。
只要给青山足够的时间,青山是可以筹集到足够的货源。
青山迅速行动。
首先找的是能从毛子搞来镍的五矿集团,其次找的是银行--建行。
还是那个问题,20万吨,太多了,五矿集团的镍库存也有限。
另一个问题是,青山也没那么多现金。
最后在高层的协调下,由五矿集团进行牵头操作,国储和国内其他有镍现货的公司共同为青山凑齐需要交割的现货,并且由建行进行担保。
3月9日晚上,青山控股高调对外宣布,已经用旗下高冰镍置换国内金属镍板,通过多种渠道调回到了充足现货,并正式通知几大多头要求正常交割。
原本处于绝对劣势的青山集团,短短两天时间内就实现了绝地反杀。
青山的交割声明,一下子让嘉能可压力激增,因为就算按照3月7日5万多刀一吨的价格进行交割,青山手上20万吨的镍合约价值也超过100亿刀。
哪怕只交个10万吨,这对嘉能可说也难以接受。
前几天嘉能可为了做多镍价,已经付出了极大的成本。
首先从1月份到3月份,作为多头的嘉能可花费了超过30亿刀的巨资,在现货市场上扫货,吃掉了市场上近80%的镍现货。
其次从3月7号开始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疯狂抬升镍价。
12.5%保证金,青山集团的20万吨空单就意味着嘉能可持有20万吨多单。
按3月7日5万刀/吨的镍价来计算,嘉能可已经投入超过13亿美金的保证金。
保证金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交割。
假设青山在印尼生产的金属镍成本为1万刀/吨,假设青山能如期全数交割20万吨金属镍现货给嘉能可,嘉能可需要付100亿刀的现金。
像嘉能可这种资产过千亿的国际能源与资本巨头,其可动用的流动资金也就在20~30%的样子。
如果青山集团这20万吨镍正常交割,嘉能可在支付百亿多刀之后,等于把货砸在了手里。
至此,市场普遍认为,伦敦镍期货市场的多空力量已经发生逆转。
至此,留给嘉能可的选择也只有两个:
第一选择,要么以高价收下20万吨镍现货,并且好好享受将镍期货价格亲手炒到10万刀的快乐。
第二个选择,就是和青山集团一起坐下来好好谈一下。
在逼仓发生后的一周时间里,各方通过明里暗里展开博弈。
根据相关人士最后透露的信息,在嘉能可、青山集团、伦敦金属交易所三方各有过错和筹码的背景下,各方达成协商进行交易回滚:
通过实物交割几万吨镍现货,另外十几万吨以低价现金交割。
2022年6月29日,青山集团退出了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所有镍空头头寸,事件至此平息。
不得不说在关键时刻,神秘力量的出手效果立竿见影,青山集团不仅不用赔上百亿刀,还有机会把外资反杀。
这将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挫败索罗斯做空港股之后,兔子又一次打败国际金融资本围猎的案例。
最后究竟是谁挣了谁的钱,双方没有公开透露。
可以肯定的是,在神秘力量和主场优势的支持下,青山集团肯定不会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