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乱世用重典

没名儿,就叫制衣坊,连块牌子都没来得及挂。

大昭历,天宝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一大早,制衣坊的侧门便打开了。

成群的妇人们顶着寒风和纷纷扬扬的大雪,瑟缩着身体,鱼贯而入,进入专门的房间里开始干活。

尽管她们一个个瘦骨嶙峋,面色青灰。但,此刻,她们的眼睛里都燃烧着一种名为希望的光。

制衣工坊,正式开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们分作两班,一班负责制衣,一班负责制鞋。

工坊里采用了晏宁的建议,按照华国现代服装厂的标准模式,全部采用流水线作业。

即,把一件衣服全部拆开成数个工序,由工人们各自负责其中的一个工序。

比如,有人专门负责按规格尺码裁布,有人专门缝制衣领,有人专门缝制衣袖,还有人专门负责质检。

如此一来,不仅能大大的提高生产的效率,还能更好的控制质量。

制衣剩下的边角料,也可以用来糊鞋底,保管一点儿不浪费。

工坊里生了地龙,也不冷。妇人们在这里干活,甚至比在家里还暖和,尤其中午还管饭。

每人一大碗稠粥,外加一个足有3两重的大窝头,简直美死个人。

因为惦记家里的孩子,绝大多数妇人小娘子们都只喝粥,将窝头省下来带给家里人......

与此同时,大昭国京城,东宫。

一个穿着厚实的年轻太监,自院外匆匆而来。

他走上台阶,穿过廊檐进了东宫大殿,转到书房外,将藏在怀里的书信呈给守候在书房外,太子李晋的贴身大太监孙应孙公公。

孙公公一看火漆封口的信件和那熟悉的笔迹,不敢怠放,立即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进了书房。

他躬身上前,双手将信件呈过头顶,小声对案桌后正在批改公文的太子道:“殿下,西北来信!”

案桌后,容颜俊美,相貌堂堂的太子李晋立即放下手里的毛笔站起身:“快,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