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曹丕确实是拯救了敌国——也就是蜀汉,如果曹丕孙权南中三路进攻蜀汉,
只怕过不了两年,甚至有可能黄初四年四月刘备去世时,
蜀汉便将灭亡,从这个角度来看,蜀汉或许当感谢曹丕,
蜀汉至少要被东吴南中双方进攻,
而非历史那样只有南中反叛最终被诸葛亮平定那样简单。
吴军陆逊督五万人和刘备在夷陵—夷道对峙,吴人的数量是比较明确的,就是五万人。
至于蜀汉军方面的数量,我个人推测刘备在夷陵之战应该是六万至八万人不等,
黄初三年正月的四万只是刘备支党(下属先锋),
考虑到书信传到曹丕那估计也需要一定时间,
这个支党四万应该是十二月刘备前锋的数量。
等到黄初三年正月刘备亲自率军到秭归和前部会和,
所以才会说是“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
而不是黄初二年七月刘备就率大众来向西界。
况且,刘备派黄权分军也是黄初三年二月份,黄权之前应该是一直跟随刘备行动的,
所以刘备率领的本军应该就有黄权,
因此我个人估计刘备自己所带来的主力军应该也有两万的数量,
再加上沙摩柯的五溪蛮支援,数量肯定是不止四万。
再结合刘备是前后布置了五十余营,即使按照最少一营一千人计算,
刘备五万余人加黄权在江北的部队,也是六万多人起步,
所以我预计刘备此战共计约有七万人,所以傅子才会说陆逊杀刘备八万兵,
七万余人应该是刘备的总兵力才是,考虑到还有黄权被调至江北,
实际刘备和陆逊的交战兵力应该是接近六万。
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馀营。
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
接着陆逊以五万大军将刘备七万人几乎尽数歼灭,
诸如张南、冯习、傅肜、王甫、程畿、马良、沙摩柯统统战死,
杜路和杜宁投降东吴,黄权投魏,刘备带过去的中高级将领近乎全部被歼灭。
至于军队方面,只有向宠还成建制的保存了一个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除了向宠之外的蜀汉军队,基本都是被成建制歼灭,
五十余营只剩一个是完整的,其他都被成建制歼灭,都是些残缺编制的残兵败将。
如果我们按照一个营1000人来算,五十多个营差不多是六万人,
向宠一千人算他完整,再加上其余残兵,估计刘备所余未有一万,损失接近六万。
秭归之败,宠营特完。
反观东吴那边呢?损失恐怕非常小,虽然有诸如第一次攻蜀汉营的失利,
但是总体是没有太大的损失,所以尽管夷陵之战后一个月时间就发生了曹丕三路伐吴,
但是孙权还是有余力防御曹丕进攻,使朱然名震於敌国,
朱桓击杀曹仁数千人,同时还有余力在西线留下陆逊和布骘看着刘备。
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於敌国,改封当阳侯。
这场战役十分震撼,东吴方可谓是全胜。
这一战,东吴以五万大军以弱战强,不仅人数少于蜀汉,
地利也在刘备手,士气刘备军更是高昂,然而就是如此劣势的情况下,
陆逊却能以微乎其微的损失将刘备八万大军近乎尽数歼灭,
自猇亭陆逊火攻后,蜀汉便是没有反攻能力,被一路追杀,
最终八万余人只剩下了余(几千)人。
而且这一战也并非单纯的防御战,正如我上面所说,
自蜀汉方攻夷道不利后,陆逊和刘备就是互相对峙,并且刘备占据高山的地势,
居高临下防守更是有利,结果陆逊明明是防守方,
但在猇亭之战后一直进攻的确反而是他了,不仅将刘备的防御尽数攻破,还连斩数位大将。
之后马鞍山刘备人数依旧不少,占据着马鞍山的高势地利,
结果却被山下的陆逊用了仅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将其军队斩杀近半。
之后又是一路逃命,即使占据秭归依旧被陆逊击破并斩杀将领。
最后在逃亡巫县的路上又被吴军到处追杀,最终仅以身免!
何其的恐怖!汉末三国其他战役都没有如此的血腥,如此的惨烈!
对比一下汉末三国的其他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