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当年攻上庸,八路并进,昼夜不停,故能在一旬半时间里,
攻下坚城,杀了孟达。这次远道而来,为什么行动却更加缓慢?”
司马懿说:“当年孟达军队少而粮食能支持一年,我们的军队是孟达的四倍,
粮食却不足一月,以一月粮的军队对付有一年粮的军队,怎能不速战速决?
以四攻一,即使一半人伤亡,也是可行的,当时不计死伤,
正是要为有限的粮草争取时间。而今敌兵多我军少,敌粮少我粮多,
又遇大雨,想速战也不可能。从出兵开始,我就不担心敌人来进攻,而是怕他们会逃跑。
如今敌军粮草将尽,我军包围尚未合拢,若现在抢掠牛马,会逼他们逃走。
兵者诡道,善因事变。他们凭借人多和大水,虽然饥困,也不肯就擒。
这时候更当稳住对方,不能为得小利而把敌人吓跑。”司马懿将计就计,故意示弱。
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魏明帝却说:
“司马懿临危制变,生擒公孙渊指日可待。”
月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昼夜强攻。
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八月,公孙渊派相国王建、
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
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拒绝人质。
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边上。
小主,
入城后,司马懿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
而后他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
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编百姓四万户。
司马懿释放了当年被公孙渊篡夺官位的公孙恭,又为被公孙渊迫害的伦直、
贾范等人修了坟墓,表彰他们的后代。下令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
仅杀其中顽固凶恶的人而已。各位被公孙渊所连累的人,全部宽恕。
中原人愿意返回故乡的,各随己愿。”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请求发给短袄,司马懿不给,
表示“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送返回乡。
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魏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
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曹魏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原本朝廷让司马懿便道往镇关中。但当到达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
三日之间,诏书五至。魏明帝手书说:“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
据说,司马懿在襄平时,曾梦见魏明帝枕在他膝上,说:“视吾面。”
他俯视,见魏明帝面有异色。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大惊,乘追锋车昼夜兼行,
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
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疾病。
魏明帝拉着他的手,目视太子齐王,说:“以后事相托。
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为“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
吾得见君,无所恨。)
当天,魏明帝去世。时为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239年1月22日)。
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
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曹爽欲排挤司马懿,
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
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太傅,
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
司马懿韬光养晦,大力拒绝而不让子弟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