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等冬日阳升,兴霸便率军出击,若火攻得手自是最好,若火攻不成,便转为强攻。”
甘宁捏了捏拳,点头道,“主公放心,某今次定可大破曹贼!”
当年他能以八百骑兵劫曹营而如入无人之境,今天照样能以五万兵力破曹操十二万水军。
随后张绣就是一系列的命令安排下去。
让步骘跟着文聘做好准备,断曹操后路,好尽可能扩大这一战的战果。
同时发书给庞统,让他指挥荆州陆上战事,好确保这一仗能够大获全胜,取得预期战果。
沮授、田丰、审配三人则是负责为张绣查漏补缺。
“如今才当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又过数日,沮授夜观星象,掐指一算,大喜道:“风来矣!主公真乃神人也!”
他随即找到张绣,告知了自己的推算结果。
就在十天之后的夜半三更,东南风将至。
再加上他跟田丰二人开坛做法,就能够以此为基础,提高强度、延长时间。
那样一来,无论火攻还是强袭,都足以让他们完成这一次的战略部署了。
“好!”
张绣一拍桌子,随即下令,“速请伯符来此,就说我已有借东风之策。”
孙策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可见他是真的着急。
他不但自己来了,还把周瑜也一并带了过来,一看到张绣就问:“博超,东风何在?”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怎能不急?”
孙策当然听不出张绣是在玩梗,闻言便急道,“若当真有东风,此战不知要省去多少功夫!”
张绣看他真急了,便伸手一指身旁的沮授和田丰,笑道:
“伯符可识得此二位乎?”
孙策还没有说话,一旁的周瑜已经开口道:
“沮公与、田元皓,昔日乃袁本初麾下八大谋士。”
他顿了一顿,奇道,“只是宣威侯声称可借得东风,莫非二位竟能呼风唤雨?”
言辞之间满是怀疑。
张绣就喜欢这种嘴硬的,闻言便哈哈大笑起来。
肩上的怀英则是恰到好处地开口:“正是!”
孙策和周瑜顿时瞪大了双眼。
他们惊讶的当然不是这只会说话的鹦鹉。
这段时间孙策没少往张绣这边跑,早就习惯了逗鸟。
两人惊讶的是怀英说出来的话。
听它的意思,沮授跟田丰还真能掌控天气?
张绣给了沮授一个眼神,后者微微挺胸,“授虽不才,曾得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奇门遁甲?”
“呼风唤雨?”
虽然张绣之前就已经说过借东风的事情,但是两人却没有想到竟会是以这种方式来达成。
孙策跟周瑜对望一眼,随即开口道,“愿闻其详。”
沮授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说道:
“若要借得大风,可于南屏山建一高台,名曰七星坛。
此坛需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
授与丰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我军用兵,何如?”
周瑜立刻说道:“休道三日三夜,只消他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
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不知先生可行否?”
“有何不可?”
田丰笑着接口道,“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
“善!”
孙策一听,二话不说就立刻下令五百壮汉前往南屏山筑坛。
又专门拨付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等到兴高采烈的孙策和满腹狐疑的周瑜离开,甘宁有些不解地问道:
“主公既知数日兵会有东南大风,为何又要公与先生和元皓先生筑台作法?岂非多此一举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田丰笑道:“兴霸有所不知,如今士元已为主公定下雄图二分之计。
彼时若吴侯要率众归顺主公,自须令江东文武百官对主公心服。
今如此行事,便是提前布局,可教江东众臣可知主公乃天选之人。”
沮授也点头道,“况若不开坛做法,只恐此风时日太短,难以为继。”
张绣跟孙策如今还是友军,所以雄图二分之计并不是谁都能告诉的。
不过甘宁的资格比沮授和田丰二人加起来都要老,当着他的面说自然是没有问题。
果然,甘宁听到以后立马就反应过来。
“元皓先生之意是……提前造势?”
“正是如此!”
得到了田丰的肯定答复,甘宁顿时反应过来,不过他依旧有一事不解:
“既是如此,为何我等不早早自行筑坛,还要让江东出人执旗守坛?”
“若是真那般做,只怕周郎便会起疑了。”
沮授淡淡说道,“兴霸莫要小看此人,以授观之,此人才学丝毫不在沮某之下,战场指挥甚至尤有过之。”
田丰也颇为赞同地说道,“公与所言极是,唯有令其自行筑台,方可使其重视此事,方可免受怀疑。”
甘宁看了看沮授,又看了看田丰。
想想到底是自己人,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你们这些玩战术的心都脏。
张绣则是看着三人笑而不语。
在原着里开台做法借风的人是诸葛亮,如今却变成了沮授和田丰。
按照沮授的说法就是他的能力不如诸葛亮,所以还需要田丰助他一臂之力,才能借来三天三夜的东风。
并且前提还得是已经有自然风的基础上才行。
这也能从侧面看出,跟诸葛亮相比,沮授和田丰到底还是差了一截,合两人之力都比不上诸葛亮。
如今张绣就希望在这个世界里,他跟自己都能够实现个人梦想。
筑台之日,张绣、孙策、周瑜、沮授、田丰等人悉数来到了南屏山。
沮授和田丰主要是观察地势,指导军士筑坛。
张绣和孙策则是过来看个热闹。
沮授和田丰表现的极为专业。
两人先是命令江东五百壮汉专程取了东南方向的红土用做筑坛材料。
随后便开始丈量土地,方圆共二十四丈,每层高三尺,共计九尺。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安排。
最下一层的地布置最为复杂,也最为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