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这几年来首都的次数不少,陈兵自己的人脉也很广泛,学界、业界、主管单位都有不少的熟人。
但在首都正儿八经的参加学术会议,这还是陈兵这一世的第一次,而且陈兵这一次还是受邀主讲的嘉宾之一。
轮到陈兵演讲时,在主持人的介绍中,陈兵的头上又多了一个新的头衔,陈博士。
陈兵已经硕士毕业了,不过陈兵还是选择了在香江中大,继续去拿个博士学位。
对于陈兵来说,拿这个博士学位,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只要明年弄出一篇论文就可以了。
这种论文对陈兵来说没有什么难度,随便抄袭一点前世的技术成果,就足以通过。
其实,如果仅仅作为英豪的大股东,陈兵拿不拿博士头衔意义不大。都是老板了,也不可能有人拿陈兵的学历说事。
但陈兵还需要继续掌握,英豪很多领域的技术方向,手下各种硕士、博士众多。
他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在与这些技术专家交流时,会更加方便。
在讨论技术问题时,博士头衔的作用,可比老板的身份有用的多了。
今天的研讨会同样如此,来参加这个讨论会的,仍然是以学界人士为主,业界代表的也都是技术专家,而主管单位也大多是科研口、计算机口和邮电部门的人。
令陈兵有些意外的是,当他站在讲台上,向下扫视之时,意外的看到了周主任,悄咪咪的坐在后排角落里。
以周主任的身份,是足够坐在第一排中央的,如今坐在后面角落,可能是刻意打了招呼,或者是等到会议开始之后,才悄悄进来的。
周主任能来,代表互联网这个事情,已经引起了足够高的关注。
而他坐在后排,低调旁听,也应该代表互联网这个概念,对于此时的内地还有些超前,应该还处于调研了解阶段。
内地的所谓调研了解可是有很多讲究的,有些是字面意思,有些则是督办,这里面的差异就太大了。
看周主任坐的位置,他明显不太愿意显露官方身份,这次应该是字面意思。
陈兵没有去多管周主任,只是貌似不经意的向那个方向点了个头,就开始了自己的讲演。
陈兵是特邀的主讲嘉宾之一,主要介绍的就是香江互联网的发展,主办方给四十分钟的时间,已经算是非常充裕了。
现在的全球互联网,本质上还是一个科研网络,而陈兵的演讲内容,自然也不会去谈什么互联网的商业化。
陈兵的演讲主要是两个大的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香江互联网在科研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这个部分,陈兵没有去讲太多的空话,互联网通讯也是通讯的一种,电子通讯行业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理论上的应用方向并不需要陈兵多说。
陈兵更多的介绍的是香江各大学的实际应用案例,香江的科研网已经建成一年多了,有太多的实际应用案例可以讲。
陈兵的演讲内容相当的务实,着重介绍了英豪的那台超级计算机,被联入科研网后,是如何帮助各大学进行科研应用的,可谓是干货满满。
而在讲解完互联网在科研上的应用之后,陈兵又向外延伸了一下,简单介绍了香江科研网向社会开放后,香江的企业是如何使用香江城域网的。
至于香江的互联网与灯塔联通之后的作用,陈兵反而没有多讲,而是一点即过。
陈兵此时并不急于,推动内地的互联网,去与国际互联网进行什么联通。
陈兵更愿意看到的是,内地的互联网先在自身的应用需求下,发展壮大起来,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与灯塔进行联通。
而第二部分,陈兵就主要讲了香江城域网的技术架构,这部分的技术内容就相对的多了一些。
但这次来参会的是以技术人员为主,陈兵多讲些技术方面的内容,反而更受下面大部分听众的欢迎。
而在这部分内容里,陈兵主要讲了两个大的方向:第一个是如何将传统的电话网络,进行改造,以实现互联网通讯,也就是ISDN网络,第二个是互联网通讯的路由管理。
香江地方小,又资金充足,在建设香江科研网的时候,直接上的就是光纤网络,其先进程度甚至是超过灯塔的。
但光纤网络,明显不适合此时的内地,需要的投资额太大了。以内地现在的经济基础,还没有能力,大规模的兴建光纤网络。
内地对现有通讯网络进行改造,来提供互联网通讯服务,无疑是更加务实的选择。
历史上,灯塔的科研网在1986年刚刚搭建完成时,骨干网的传输速度也不过是64K,也是后来才升级为光纤的。
至于路由管理规则,就是互联网通讯的真正核心基础技术了。
如果把互联网,看成是传输各种数据的,信息公路系统的话,路由管理其实就类似于交通管理系统。
没有这套路由管理的机制,各种信息在互联网上,就会象迷路的人一样,根本就找不到方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这种路由管理系统,其管理复杂度和难度,是跟随互联网信息量的上升,而不断增加的。
历史上,思科公司为什么能够曾经登顶,世界第一高的市值?
就是因为思科垄断了这种路由技术,并凭借这种路由技术,垄断了全球互联网通讯设备的最大市场份额。
而在讲解路由技术的时候,陈兵也专门抽出了几分钟时间,来介绍了域名服务器(DNS)。
互联网通讯,从技术面来讲,核心是IP地址系统。
而域名系统的出现,其实为是因为IP这种用一连串数字命名的网络地址,很不方便人的记忆,才设计出来。
域名系统要起作用,首先就是与IP地址,要建立一一的对应。
域名系统的价值,并不在于互联通讯底层的技术端。而是在于,用户需要便利使用的应用端。
历史上,1983年,灯塔就设计出了DNS系统,1985年就开始接受域名注册,但实际上,早期的互联网阶段,域名并不受重视。
甚至到了1993年,域名系统已经发明的了十年,全球申请注册的域名才达到了7000个。
域名系统受到真正重视,其实是在万维网技术被推出,大量的应用性网站开始爆发性出现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