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演员和病人

嗯,别奇怪,帝都医学院给他办的,方便他在帝都医学院做研究,那个抑郁症的治疗项目进展非常好,已经有很多例重症患者缓解,甚至痊愈出院的都有。

校方非常重视,这种纯中药调理,依靠音乐的力量,完全没有使用精神类药物的治疗方法,可以说开辟了一门全新的学科。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治疗方法,里面值得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即便是现在,帝都医学院都已经发了好几篇一类期刊了,估计再过几年,最终成果出来的时候,一篇《细胞》加一篇《柳叶刀》或者《新英格兰医学》之类的肯定是跑不了的。

没毛病,写个类似《特殊音乐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的论文发《细胞》,整理一个《音乐疗法辅助特殊传统药材治疗抑郁症》的案例集发《柳叶刀》。

这么大的课题,最终论文怎么可能只发一篇呢,十篇八篇是起步,几十篇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搞个案例分析讨论再发《新英格兰医学》,医学论文有时候比科学论文还好水的,甚至顶刊都能水,这是行业特性决定的。

总之,王旭现在挂牌问诊那是完全合法的,这会儿的华夏还没有所谓的“医师证”,靠的还是学历和学位,中医则干脆啥都没有,靠传承,医院里会给能坐诊的医生评职称,这些算是变相的医师证。

至于你开个私人中医铺子,可能只有工商的能管,其他人还真管不着你,所以,好多浑水摸鱼的也在其中。后来严格管理,凭证行医,总的来说是件好事,可以避免不少的庸医杀人事情的发生。

只是完全学习西方那样,行医资格具体到只能在某家医院行医,就有些过于死板了。

甚至路边救治还要被告就更有些过分,还是在立法时要考虑清楚,不能仅仅为了管理方便就卡司一切可能。

所以,惠特尼现在算是王旭的病人了,她在帝都接受王旭的治疗,王旭甚至专门为了糊弄惠特尼,在小楼的一层真的开了个中医铺子,还请了个老医生带着徒弟坐堂,王旭和他探讨过,是真有本事的那种。

谁让她是丑国人,总觉得只有自己开诊所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好医生,嗯,丑国叫专科医生。

专科医生和家庭医生是两个概念的,家庭医生是全科的,他们基本上不管治病的,而是和你沟通,帮你确定你大概是什么毛病,是不是很紧急,然后转给专科医生去确定,并且治疗。

放华夏,那就是医院门口问讯处,导诊护士的工作,鉴于见过的病例多少问题,还真不见得比导诊护士判断得准确。

反正弄得正规点儿,可以让惠特尼感觉好些,那就弄呗,王旭告诉惠特尼,自己的诊所在装修,大概还得过一段才能正式开业,现在家里看,还特意带她去一楼听音室,告诉她这是特殊的治疗室。

把个丑国黑妞糊弄得不要不要的。

医者仁心,王旭可全是为患者着想啊,天地良心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里惠特尼放下了她那令人作呕的婚姻,带着襁褓中的女儿一起,和王旭一家子一起生活。

王旭妈妈对于这个黑人女人倒没什么偏见,只是见她把才几个月大的宝宝就带着到处乱跑非常不满,接过了照顾宝宝的工作,有事情了,宝宝波比就交给姜婶帮忙带。

嗯,说实话,黑人女孩,小时候是真的挺丑的,至少王旭是这么觉得的。或者说,只要是别人的孩子,在王旭眼里那都挺丑的。

但小婴儿就是能天生得到女人的关爱,这是人类的本能,什么肤色种族都改不了的。

别看黑黢黢的,却很得几个阿姨们的喜爱,整天你抱过来,我抱过去的,成了胡同里的新团宠。

而且吧,黑人那几乎放养的培育方式,让几个阿姨颇为不满,没少为此刺得那个黑妈妈。华人对待孩子,特别是襁褓中的婴儿,那真的是无微不至的。

这让惠特尼也非常感动,她的奶水挺足的,足够小婴儿吃,只是一天喂好几顿颇为麻烦,懒惰的惠特尼就想早点给孩子断奶,然后让几个阿姨一顿说。

也不知道她们怎么说的,那些阿姨就没一个会英文的,王旭也不是很相信,那个马来翻译能准确地翻译帝都话,但最终结果却居然出人意料的好。

也许是那些人的真诚打动了惠特尼,毕竟真诚是唯一的必杀技。惠特尼居然真的开始学着华夏的方式去当一个母亲,很多的细节都能让人感觉到,这个女人心态的变化。

当然,这种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其实也很容易闹矛盾,特别是对敏感的丑国黑人来说。王旭有些庆幸,得亏现在是冬天,不然哪个胡同大妈叫惠特尼进去吃西瓜,不知道她会不会跳起来。

不过,能缓解病情,让惠特尼好转起来,开开心心的每天带孩子听音乐,王旭觉得还是有功德的。

至于她的戏份倒是完全不着急,距离安排的日期其实还有一个多月呢。她先来华夏,用不好听的话来说,纯粹是被老公打出来的。

黑人文化在丑国非常独特,甚至有些特立独行,但却始终无法形成系统,这样的文化最终要么被别人融合,要么自己消散,成为历史的遗迹。

这样的死文明例子在整个世界数不胜数,美洲大陆上,中亚那一片,都有无数的文明遗迹。

也许他们的文明有过一鳞半爪的传递下来,但最终被融入了别人的系统文明之中,比如阿拉伯文明,而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名字。

咱们真的得感谢自己的老祖宗,两千年前的先贤们基本上框定了华夏人的文化底色,之后一直都在这个框框里转。

即便被打得七零八落,但总能最后浴火重生,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融合消化各种外来文化。

数不清的种族,数不清的文化融入进来,形成独有的华夏文化传承,这就是华夏文明的韧性的由来。

而这种底色,是丑国那种建国几百年的国家真心没法比较的。

记得前世王旭有一次带一个国内来的朋友玩,在弗吉尼亚参观华盛顿故居,挺大一个庄园,挺大的,但真没啥逛头。

那哥们是个玩古玩的,看着华盛顿当年办公的桌子椅子,样式很普通,看材质也没啥稀奇。

边上立着块牌子,上面介绍说这是从1700年就保存下来的古物。

那哥们在那儿一阵琢磨,说了句,“前清的,也不能说是不值钱,但咱们那儿只有明朝以前的不让卖。”

差点没把王旭笑死,华夏人对待欧洲那些文物,特别是丑国的东西,大概都是这么个态度,一脸不屑,没法子,历史长。

也正是因为这种短暂的强大,王旭的感觉就是,丑国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真正的文化内核,这也是王旭感觉丑国包而不融的原因,同样也是欧洲一直对丑国有一种优越感的重要原因。

——

(明天见,今天只写了8K,万字还是有些难度。

昨天的被禁了,今天修改后,申请解禁,中午通过的。

所以有些读者会看到六十一章出现了,又消失了,又出现了的情况,不意外,基操罢了。

我看很多作者都建读者群,也有读者问这个事情。

这里征询一下意见,不知道本书的读者是否有这个兴趣。

如果有兴趣,我就建一个,方便通报一些消息。

很早就想弄了,一方面是从没建过群,不知道咋弄。

另一方面有些患得患失,既怕没人加群,又怕有人跑来骂我。

我这人年纪大了,心里敏感,真不知道心脏扛不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