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好,小钱我不缺的,我要缺那就是大钱。”
“嗯,记得和我说。”
“霏姐大气。”
“知道就好。”
挂断电话,王旭只是稍稍留恋了一下王霏的声音,就回到屋里继续看书,明天最后一门课了,总得有始有终。
这一次考几十门专业课,真的是长征一样的旅程,明天总算是告一段落,这已经是两个系老师精简过的内容了,双学位,一次过,想想就爽。
这次去看王霏回来,还得补两个毕业答辩,都很简单,自动化这边用的是功率放大电路,材料那边用的就是单晶铜。
放大电路还好,只是思路新颖罢了,作为本科生论文虽然绰绰有余,倒也不算惊世骇俗。
但,材料系那边的单晶铜就有点太超纲了,这个成果,一次性毕业三个博士都完全没问题。
至于石墨烯,默契都没拿出来说,那个是王炸。
现在,发科研论文的流程都是给杂志邮寄过去初稿,杂志社收到后,会给你发一封回函。回信中带一个可以查询进度的电话号码,以及一个识别码。
隔几天打个电话过去根据识别码就可以查进度,现在都是段教授跟着,当然打电话的肯定是张宏宇师兄。
王旭前几天得到的消息是,论文已经到了同行评审环节,也就是说至少《科学》杂志认可了。一旦同行评审通过,那就可以刊登在《科学》上了。
这个环节,即便是在网络普及的后世,往往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现在可能就更慢了,毕竟光是确定审稿人,再邮寄过去都差不多要一两周。
不过王旭这篇论文的评审难度并不大,评审本身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就看那个评委是否重视罢了,一篇论文,在评审者桌子上摆个把月没看的情况并不稀奇。
王旭前世就听说过,论文发过去被评审半年的故事,急得博士生都快魔怔了,墙上都挂上了赫尔墨斯,邮件之神。
王旭倒是没那么急,因为这不是他的第一次。他的第一篇论文已经发表了,自此有了二区的SCI的一作。很顺利,甚至都没有要任何修改。
洛从文教授还是很给力的,当时拿着印刷版的论文,王旭居然有了一丝久违的激动。真的,除了王霏,很少有东西能让王旭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