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世界上情商最高的人(2.8合1)

人际交往中,切勿临时抱佛脚。

你要找准大哥,当好大哥的夜壶,这没有什么好丢人的,找不到大哥才丢人。

平日里你就要有所投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

比方说,我单位有个跟我一起进去的同事,真是不开窍。

八个领导开会,他拿一瓶水过去,八个领导都说不喝,结果他自己一个人喝了。

我买了一提水拿过去了,八个领导都喝了,没一个拒绝的。

开窍的人,在下面锻炼个两三年就上去了,而那些不开窍的人,在下面锻炼一辈子也上不去。

做生意也是一样的。

我看你年底这段时间经常上报纸,又是这个奖又是那个奖的,你有没有跟一起出席的大人物亲近一下呀?”

赵德彬只好左右言他:“哎呀,我是个搞技术的,画个电路板、写个程序还行,你让我去干这些,我也不是那块料呀!”

赵德英哼了一声:

“依我看,你现在根本就不用去搞什么业务了,这些事你让下面的人干就行了。

你有那个时间,你要去研究人、巴结人。

人际关系搞好了,你还有什么事干不成?”

说起这些事,赵德彬就脑瓜疼:

“你说该怎么去巴结,这个时机感觉很难把握啊?万一人家拒绝我了呢?”

“哎呀,这个还不简单?

你要搞定大人物身边的人,再他们帮你搞定大人物。

大人物的司机、大哥的秘书,你都请了吗?

你不是单打独斗的,你要拉上司机和秘书一起去接近大人物……”

赵德英一顿输出,没让赵德彬习得他的真传,倒是让赵德彬坚定了拉他二哥入伙的决心。

1990年是元亨业务厚积薄发的一年,与奖项和风光一同到来的,是许许多多的人情往来、迎来送往,这些事必须要让赵德彬亲自出面,不管是张思明还是段永民,他们都不够分量。

这让赵德彬感觉一个头两个大,他是真不喜欢处理这些事。

周易爸爸说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赵德彬的变通之法,就在他的二哥赵德英身上。

赵德彬两辈子加起来小六十年,在他见过的所有人当中,赵德英的情商绝对能排进前三,与张思明的情商不相上下。

但是,有些事张思明干不了,这不是赵德彬不相信张思明,而是别人不够相信张思明。

赵德英和赵德彬是亲兄弟,这是张思明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很多人眼里,张思明永远都是外人,但赵德英就不一样了,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代表赵德彬的。

赵德彬从他的人生经验得出结论,情商高的人,哪怕就是小学没毕业,只要肯上进能吃苦,在哪里都能混得好,智商高的人则不一定。

从赵知学韩义华那辈算起,老赵家和老韩家出了不少高材生,像是赵知学(午汉大学)、韩义华大哥(抗倭联大)、韩义华二哥(先考上了五道口建筑系,因为报到去晚了,名额被复取生占了,回来复习了一年又考上金陵大学)、赵文祥(圆明园)、赵文来(五道口)。

可是,这么多聪明人,最后混的却并不像他们的学历那么亮眼,甚至比普通人还不如,比如赵文来就是因为太聪明,天天搞研究,最后把自己研究疯了。

纵观赵家和韩家,情商高的是真没几个,数来数去也就是赵德英和赵丽萍,再就是上一辈的三姑妈。

赵知学、赵德青和赵德彬欠缺的情商,应该全都浓缩在了赵德英的身上。

“教导”完弟弟,赵德英又瞄上了哥哥:“老大,你什么时候博士毕业呀?”

赵德青谨慎地回答:“应该是后年。”

“你不是说谈了个对象,对方是你导师的侄女吗?你也老大不小了,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呀?”

谈到这个话题,赵德青明显有点不好意思:“不急,不急,等我毕业再说吧。”

小主,

“怎么不急?

等你毕业都快三十了,你不急,女方还不急?

你的嘴倒是挺严,光跟家里说你找着对象了,我们除了知道是导师的侄女以外,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怎么还搞得这么神秘呢?”

赵德彬连忙救场:

“主要是女方家庭有点特殊,大哥不想声张。

你也知道,大哥他们学校是特殊单位,你看,他都很少说自己的事。

现在不告诉家里,只是还不到合适的时候。”

在90年代初,“特殊单位”这四个字还是很有分量的。

“保密”二字一出,赵德英虽然对“不到时候”颇有微词,但也不再追问下去。

紧接着,炮火转移到了赵德彬的身上。

“你呢?老三,你今年也二十了,又是这么大的老板,你就没在学校里找个对象?”

“嗨,我都没去上几天学,天天忙得裤腰带都快提不上了,上哪去找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