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的年薪是4万3千美刀,跟他们本地的教授待遇一样,在枫叶国也属于很高的工资了。
我那会在计算机所里一年能拿1000来块钱,4万3美刀是我在国内年薪的70倍,而且在枫叶国也不用三天两头开会讨论学习,也没什么弯弯绕绕,可以安下心搞技术。”
赵德彪不解地问:“既然枫叶国条件这么好,尤工你就不能留在枫叶国吗?”
尤明北淡然地笑了笑:
“等我两年访问期满,枫叶国那边希望我继续留在科学院工作,可我是中夏人,我的根在中夏,我舍不得呀!
而且,我在国外看到人家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得特别快,让我特别有危机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时,我就一门心思只想赶紧回国发展咱们中夏的技术,根本就没想过留在国外。”
赵德彬充满敬意地说道:
“我就特别佩服您们老一辈知识分子对中夏的这种热爱。
明明留在国外条件更好,又能名利双收,偏偏还是义无反顾地回来,真是高风亮节、大公无私啊!”
赵德彪也赞同地猛点头:
“尤工,你真是太伟大了!
好在你是揣着八万美刀回来的,光靠这笔钱,您老也能吃香的喝辣的了。
这么多钱,在国都怎么着也能买上十套二十套房吧?”
尤明北哈哈大笑:
“小同志,你可想错了。
我回来的时候一分钱没剩,全花了。”
赵德彪一脸震惊:“啊,花哪了?”
赵德彬问:“老尤你是不是买仪器回来了?”
尤明北赞许地点点头,笑着回忆起了往事:
“小赵,你猜得没错。
靠着我两年的工资,我买了Z80微处理器、DRAM、SRAM等设备,还有很多芯片、软件。
当时,这些东西在国内特别难买,就算是中夏科研院想买也要提前打报告、做预算,一年才有一次机会。
我实在等不及了,就自己买了。
国际航班只能托运30公斤,可我的东西堆成了小山,没办法,我只好请人打了几个大木箱子,搞成集装箱走海运。
后来,货到了津门港,我老婆和同学起了大早陪我去港口提货。
当时没有高速,路特别难走,好在我找的是军队里面的大货车,有战士帮我去搬运东西。
见到我的集装箱,我同学都吓着了,他还问我怎么买了这么多进口电器,我只好说一个家用电器都没买,全都是仪器。”
赵德彪“啊”地叫出声:
“尤工,你这不是自掏腰包搞科研吗?
海归大有人在,但我就没听说过谁自掏腰包、自带干粮搞科研的。”
尤明北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以一种提起自己优秀的孩子的语气说道:
“那个集装箱可帮了我大忙啦,里面的宝贝帮我搞出来了畅思汉卡和畅思系列微机,我还得了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
也是这个原因,我们所里的公司才取名叫‘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