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

“李老师,《有话好好说》拍完了吗?”

酒喝得差不多了,江北开始套话。

李保田摇摇头:“快了,还有一些镜头等天暖和了补拍。”

“那张导有说过对票房的预期吗?”

李保田再次摇头:“这我倒是没打听过。”

老头儿想了想,补充道:“这部电影是艺谋的转型之作,估计他心里也没底。”

“哎?你问这个干嘛?”

“呵呵,就是闲聊呗。”

江北给李保田倒满酒:“以后有机会的话,老师您帮我引荐一下张导呗。”

“咋?你想出演艺谋的电影啊?”

“小子,饭要一口一口吃!别老想着走捷径,等打好了基础,会有机会的。”

也不怪老头儿想歪。

作为在国际上拿奖最多的导演,想攀上老谋子这棵大树的人实在太多了。

“不是,老师您误会了。”

江北赶紧说出目的:“我有个朋友,是做海外电影发行的。”

“要是张导的电影还没找到发行商,我朋友想试试。”

李保田一愣:“海外发行?”

江北重重的点头:“没错,老师您知道的,我有几首歌在欧美那边卖的还不错,还成了好莱坞电影的插曲,机缘巧合下,就认识了做电影发行的朋友。”

“我那朋友挺有诚意的。”

半真半假的话,让李保田信了几分。

别说97年,就是20年后,国产电影想去海外发行,都挺难的。

海外发行华语电影,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直接方式,类似厂家直销,制片方拿着电影去参加国际电影展,比如欧洲三大。

亲力亲为的跟海外发行方谈价格。

但去一次电影节的人力成本,经济成本很高。

不是所有制片方都愿意。

如果制片方只有一两部影片,或者内部预估电影获奖的可能性不高,那亲自去参展就很不划算。

尤其像新画面这种新成立的制片方,没有海外发行经验,很可能会因为语言不通,不熟悉场馆等因素,大大降低成交量。

再加上,《有话好好说》不是文艺片,获奖的可能性很低。

去厂家直销,就更鸡肋了。

制片人张卫平刚入行,别说海外关系,连国内的关系都还没摸透呢。

以李保田对张卫平的了解,这个商人绝不会花冤枉钱去参加国外电影展。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第二种方式了。

寻找海外发行代理。

找海外发行代理,好处是不需要亲自耗时耗力去参加电影节,代理商就给办了。

但凡敢做海外发行的公司,一般在国际展会上都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对于发行价格,谈判流程这些都很熟悉,成交率会高出不少。

劣势是一锤子买卖。

后期即便海外赚的盆满钵满,也跟制片方没一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