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作为干拿股份的人,就是用来挡住言官的嘴,他是都御史,都察院的一把手。孙家代表的是皇太后的利益,王府是当地藩王的利益,孙镗则是勋贵武将,司礼监则是堵住镇守太监的嘴。
“这半成股份一年能分多少?”吴俊问道。
“半成股份一年少说能分5000银元,不过我先丑话说在前面,所有的事情都我说了算,各家都只有分红,若是对这件买卖指手画脚,可别怪我手黑。”王宪随口说了一个数字,开玩笑,煤饼在这个时代的成本就接近于没有,杨村这里是此时少数可以产高标准煤矿的地方和京城那边产出的普通煤炭不一样,又把煤矿的规矩给定死。
“京城那边也有同样的买卖,但是只供应京城周边,跟咱们兖州矿不冲突。烧的这个煤饼就是咱们屋子现在取暖的这个,同样配套的东西是炉子,高档的是咱们现在用的这种,低档的是小圆炉子,这个东西因为涉及到铁和加工,我打算给工部这个买卖。”这样各方利益就分配的很合适,中间只有少部分税会交到户部。
“这东西不是会中毒么?”杨善此时拿起一块煤饼来问道。
“以前会,但是改良过后只要用咱们的炉子就不会。”为啥王宪这个时候敢这么说不会一氧化碳中毒?因为大明朝就没有那么密实的房间。若是有能力和金钱跟王宪一样修筑的不漏风的房间,炉子安装也会相对谨慎,至于普通人,连窗户都是纸糊的,你想让他不透风?
“定价呢?”杨善又问。
“这东西燃烧起来的热量两倍于干柴,如今干柴价格为一百斤一银角,那么我定价为100斤一银角。也就是说,只要贩卖此物的地方,就不会再有烧柴火的,因为不划算。山东这边最大的消费还是临清,临清烧制城砖消耗柴火巨大。这几年周边县已经快没有柴火供应了,需要从运河下游调集木炭到临清。漕船一次可以拉二十万斤,一船货值就是200元的货值。”煤炭让王宪定的这么低的价格,纯粹是为了多看见点绿树,这个时代太缺乏燃料了,煤炭要赚钱全靠走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正是因为王宪的这个决定,让鲁桥镇成为了大明最繁荣的镇,沿运河两岸的州府都到鲁桥镇进行采购煤炭。
在大明,产煤最多的地方是山西和陕西,但是山西到其它各地都只能走陆路,加上山西本身有铁矿,所以山西陕西煤走不出山西。
河南和云南也是如此,就只有兖州这里有这么一小块煤矿,既容易开采,又邻近河道和运河,丰水期可以向南到杭州,向北到通州。
“鲁桥镇的仓库我已经让人去选好地址,就等明年开春之后建设。兖州府要换成自己人,要保证泗水河道畅通,需要朝廷拨一部分钱下来修整河道,我这边也会出一大笔钱,这个政绩不能落到别人头上。前几天查王陵被盗的案子,这郭知府本身就不干净,已经趁机把兖州府的知府和滋阳县的知县拿下了,三法司会审你们再看看还什么罪名能扣上,郭家的人不要给面子。”王宪说的都让一边的杨善感到恍惚。
明明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却是弄了这么多钱,这么多产业,甚至插手了官府官员的安排,简直是妖孽。
孙镗一听是郭登的亲戚,顿时也来了兴趣:“定襄伯家的人啊,那可要好好跟这位知府好好聊聊,看看能不能深挖出点什么东西。”
孙镗虽然也是武将世家但是完全比不过郭登,孙镗是父辈投靠的朱棣,军功升到济阳卫指挥使。郭登则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子,虽然并非嫡系,但是也是授勋卫。两人在军队中代表的是两个派系,然后郭登处处压孙镗一头,官阶晋升也比孙镗快,一来二去这仇恨就从派系的仇发展到个人的仇。
再加上王宪刚刚穿越来的时候那一脚,两家的关系就彻底成了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