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前永固稍显疑惑,道:
“那老师意欲何为?”
王略不动声色,道:
“纵然臧礼真的投汉了,也会将我部已经发兵荆北的消息,带到汉帝耳中。”
“汉帝只能选择南归荆州,主持大局。”
“无论苦肉计是成还是不成,臧礼是真降还是假降,汉帝都会退走。”
“实则采取迂回战略,汉帝既为英勇之主,我们不能正面硬撼,那就借助他的威名,让东胡人,都来与他争锋。”
王略其实也是有些无奈,按照他的本意,他不会选择与大汉为敌。
只要维持一个中立的局面,再借着大汉封的王号,往东打占据青徐的慕容部,再夺取普六茹部手中的小部分扬州。
到时候,蒲前部就能坐拥兖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五州之地。
皆是极为富饶的中原核心地域,至少也能与大汉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
当然,无论是王略他自己,还是蒲前永固,都已是中年人,再活个二三十年顶天了,熬不过汉帝。
等到二三十年之后,汉帝再率兵来攻,蒲前部很可能就没了。
不过那时候,王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二三十年,再加上之前蒲前永固治理的十多年,接近两代人。
两代人的夷狄应和,蒲前部早就融入到汉人之中了。
那时候,就算东胡八部全灭了,亡国了,就连漠北老巢,王庭都被捅翻了,蒲前部也不会灭亡。
这就是王略的想法,他有武略但是不怎么喜欢打仗,太伤民。
取的也不是“攻伐”之道,而是一个字,“治”。
可惜现在也没办法了。
汉帝主动来攻,五十人劫五万人的大营,还能在有所斩获后,全身而退,着实让人头皮发麻。
蒲前永固思索片刻,眼中透出一丝明澈:
“老师我懂了,并非要直接与那刘雉儿对抗,而是要让他自身陷入困境,最后再采取行动。”
蒲前永固深吸一口气,肃然起敬:
“老师的计策,果然高明。”
王略微微摇头:
“还请汗王另发一部兵马,让臣向慕容部借兵。”
“这”
蒲前永固嘴角一抽,带着兵去找人借兵?
不过他还是应允了,蒲前光所部兵马五万,再往荆北发兵五万,剩下还有五万兵马,就都给王略拿去折腾呗。
反正王略出手,他放心。
王略领兵离去。
没几日,臧礼也轻骑回归军中。
蒲前永固心中还是很期待的。
他觉得也没必要太悲观。
如果那刘雉儿不能治理好西平县,却还要依托西平县固守。
那么依照臧礼的苦肉计,以及蒲前光的领兵之能,是很有可能攻破西平县,将那刘雉儿生擒的。
毕竟西平县里头真的都是一群农民兵而已,甲胄都不齐全。
张议平也不敢打守城战,大多都是和蒲前光游斗于山野,靠着对地形的熟悉,神出鬼没来对敌。
想固守一个小县城
着实不靠谱。
——
想要坐稳西平县,就得治理好城中一切。
这是刘恪与种轩都知道的事情。
不过这不是刘恪擅长的,种轩也不咋地。
大汉目前侧重于理政的人才,还真有些缺,各郡郡守都有点分不过来。
之前中举的海说、甄富,都是能治天下的大才。
无奈资历尚浅。
而且按照刘恪的选材标准,得先下放地方历练,深入民间。
以至于后方的萧元常,一直分身乏术。
不仅得总管后勤,还得日夜连轴转,不断从各地官员之中,甄选、提拔官员。
而单骑深入的弊端,也在这时候展露出来。
刘恪可以打胜仗,但没有一套班底,还真治理不了地方。
至于作为张议平遗产的归义军.
真指望不了,要是他们之中有能治理地方的,也不至于到如今这个地步。
种轩81的理政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大多都是底层出身,就算有天赋,也没那个环境给他们锻炼,基本都废了。
看吕奉父的吧,吕奉父请命治理西平县,虽说是出于喜好,但也应该有几分把握。
如果吕奉父治不好西平,没有一个稳固的地盘,刘恪真的只能考虑南归了。
吕奉父在县衙里一直看着文书。
几乎没怎么睡过。
这是他跟同届状元海说学的,往死里肝就行了。
反正他的体质,也足够这么通宵爆肝。
以至于,三天的时间,他就将整个西平的物资、人口,记在心中,达到了心里有数的地步。
“治县先治民。”
“这民.”
吕奉父思索着。
西平县的民,大体上分为三个群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是归义军的义士,这部分不用操心,能在张议平死后,仍然留在归义军之中,已经足够表明他们对汉室的忠心。
即使仍有小部分有心人隐藏在其中,但在大势之下,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不碍事。
再一个,就是普通小老百姓。
这部分也不太担心,心向汉室的人还是挺多的,只要皇帝随后表明身份,这些人的态度就很明显了。
蒲前永固的夷狄应和确实拉拢了大量人心。
但面对大汉的圣天子,知道朝廷“生态调查”、“打豪族分田地”,相信那些百姓会懂得怎么做。
最后,也就是最难对付的世家豪族了。
西平县不过一县之地,但因为地处中原腹地,也有不少世家豪族。
越往中原就越是如此,要面对的世家豪族越多。
这些可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指望着他们都像种轩一样,把脑袋悬在裤腰带上,跟着朝廷干,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