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景绩、马括得其一可得天下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正文卷第168章:景绩、马括得其一可得天下确定不管琼州之乱后,刘恪便召集众将议事。

除却铃铛才是本体,本人日常掉线的甘文禁之外。

此时帐中有岳少谦、狄邯、雷兰、巴尼汉、赵宁、满怀英、马括诸将,还有个能文能武的傅玄策做为参谋。

与去年捉襟见肘相比,一时间,竟是称得上人才济济。

“乞颜宗元率部屯守合浦郡,虽说士气不振,也有五万兵马。”

“而那乞颜金瀚也安然脱身,必然已经汇合。”

“这两人,都是天下少有的名将。”

“虽说连番吃了败仗,只能苟延残喘退走,但依仗城墙,呈以守势,我军纵然想要强攻,只怕也有些困难。”

攻城历来都是老大难的问题,往往都得用填人命的本办法,来解决。

尤其是对于战斗力虽强,但数量不够的汉军来说,更是极为麻烦。

不过将领们就是用来解决困难的,满帐能人,总归能拿个办法出来。

刘恪出言问道:

“诸位可有夺取合浦郡的良策?”

狄邯想立些功劳,早日和岳少谦一样,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便提议道:

“如今我军士气如虹,可趁机奇袭各郡县。”

“乞颜宗元不攻,则可收复各县城,打击誓死抵抗,投靠东胡人的豪族、世家,取粮秣赈济灾民,同时补充军用。”

“若是乞颜宗元来攻,我军更可以强击弱,大破敌军。”

这就是狄邯的作战风格,利用自己的强点,对敌方的弱点,进行突袭攻击。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傅玄策则提议道:

“从其内部瓦解。”

“乞颜思烈一死,我军大可与城中部分倾向于汉室的官、将合作,从而搅乱其内部。”

“只要在城内引发混乱动荡,便可降低守军的抗击烈度。”

拱火达人就喜欢看别人自乱阵脚,而且他知道,士亥在高州留有内应,现在正是运用的时候。

见无人再言,岳少谦道:

“陛下可遣一将,率领部分兵马回援,而后再令一将,领一部兵马,去合浦郡城下叫战。”

“从而让乞颜宗元进退两难。”

“若是其按兵不动,固守城中,则不能借着琼州之乱,南下攻我军之尾,危及康海郡。”

“若是其主动出击,则可诱之合围,击破于一处。”

刘恪颔首,三个人的提议,都有可行性。

甚至能够组合在一起。

一部兵马由狄邯率领,围困县城,一部兵马由岳少谦带领,城下交战,再让傅玄策潜入城中拱火,大有可为。

不过刘恪还是看向了马括。

岳少谦在高州的时候,提拔了两个副将,一个是满怀英,一个就是马括。

满怀英较为年轻,且诈降有功,还趁着东胡军中大乱,死里逃生跑了回来。

因而刘恪准备好好任用一番。

而马括虽然年纪有些大,据其所说,还绝了后。

岳少谦称赞其才器过人,好论军计。

看面貌也是如此。

额头宽阔,天庭饱满,眼神显得十分睿智。

【姓名:马括】

【年龄:36】

【统率:78;武力:66;智略:85;理政:68】

【特性:百谋百失,纸上谈兵、从心、逃足】

能力还真不弱,就是特性基本上全是负面。

但刘恪也不嫌弃。

有李景绩珠玉在前,马括其实也挺好用。

“马括。”

“末、末将在。”

马括听着皇帝点自己的名,还有些楞。

有大佬发言,他只打算当小透明。

毕竟就连刚结识没几天,就引以为知己的李景绩,都没说话,他觉得自己更没这个资格。

能坐在大帐里,都是托了岳少谦的福。

刘恪出言问道:

“倘若你是乞颜宗元,不知晓我军虚实,也不知道朕是否要救援琼州,你会如何应对?”

啊?

马括还在发愣。

没让他为汉军出谋划策,让他来给东胡人出谋划策?

刘恪却是很认真的看着马括,信赖有加。

废话,你这百谋百失,和李景绩一样,基本可以排除错误答案,当然得这么用。

之前没让李景绩这么干,是因为老李这牛鼻子,只是百战百败。

制定作战计划方面,虽说是最艰难的路,但未必一定失败。

马括就不同了,比之李景绩,是偏重于谋略上的百谋百失。

只要让东胡人按着他的计策走,那我们不就赢了吗?

马括瞅着地图,仔细想了想,睿智的眼中仿佛有光,胸有成竹道:

“若我是乞颜宗元,必会引军出城。”

“毕竟琼州内乱已是事实,且有乞颜银瀚占据徐闻县,堵住门户。”

“以时局看来,配合琼州内乱,趁着汉军迫切回师之时,率军攻其尾,是最好的办法。”

岳少谦对马括的运用方法,也有一点心得。

只是不像刘恪那么信任有加。

小主,

但现在见皇帝问起,索性也试上一试:

“马将军,若是汉军有一部回师琼州,另一部分兵马,在合浦郡郡城之下叫战,你又会如何?”

马括继续道:

“自然是打出去。”

“汉军若是想救援琼州,还得攻打徐闻县,兵马少了,必然不成。”

“那么在合浦郡郡城之下,叫战的兵马不会在多数。”

“若能胜得汉军一场,就能挽回士气。”

得,想办法把乞颜宗元弄出城就行。

刘恪道:

“那就依照岳少保之策。”

“就让马将军领兵三千,去合浦郡郡城之下叫战,诱出乞颜宗元所部。”

“再劳烦傅爱卿,往合浦郡城之中,走上一趟。”

“剩下大军,由岳少保与狄邯率领,暂且驻扎在谢桥南端。”

内应要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有马括出言,就有十成把握了,自然得用上。

至于让大军驻扎在谢桥,也是有考虑的。

一则是没有过河,做出一副可能是空营的模样,让乞颜宗元觉得汉军可能已经回师琼州,从而敢于出城。

二则是省粮秣。

要是像狄邯的办法,往合浦郡走,补给线又拉长了。

老百姓们用小推车运粮,朝廷也得体谅一下百姓,不能再添负担。

赵宁见此,跃跃欲试道:

“陛下,深入敌境之中,只恐有失,不如让末将来护送师兄。”

帐中诸将一脸古怪之色,傅玄策更是面露大惊之色。

算了吧,之前你给我带交趾去了,再来护送一下,还不得跑去缅国???

师兄我可就两个腰子,还未娶妻生子,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攻取合浦郡之策,暂且就这么定下了。

只是更多人对琼州不放心。

包括岳少谦在内,也是如此。

皇帝当真就放心贾无忌?

还是说已经有了以高州、交州做根据地的打算,想要直接放弃琼州?

没有人和刘恪一样相信贾无忌。

毕竟世家之人,只是墙头草摇摆不定,且见利忘义,闻风而动。

但不是傻子。

如果贾无忌不做点什么,没有真的进行造反的实际行动,他们也不可能信啊!

而如果贾无忌真的进行了实际造反行动,从而得到了世家们的信任

那他不就等同于真的反了吗??——

谢桥和合浦郡城离得不远,不过两天的时间,便已经赶到了。

此时,收到前方探马传来消息,合浦郡城已经四门紧闭。

马括不由得有点泄气,那乞颜宗元无愧于少有的名将,竟然抢先一步,封锁了城门。

想来多半是料到了汉军的打算,即便有出兵的心思,但只要没确定汉军已经往南走入琼州,就不会贸然行动。

刘恪与马括在一处山林之中分别。

“好了,你率一千人去叫阵,将人引出来。”

马括只感到焦虑,双肩抖动,都快哭了:

“陛下,末将只是个偏将之才,岳少保也说过,末将只是好论军计,上阵杀敌,并非末将所长啊!”

他又抓着甲胄下衣襟,连声道:

“末将只带一千人去叫阵,那乞颜宗元有些勇力,若是领军出来,末将岂不是送死?”

刘恪倒是能理解,这家伙本来就是个怯懦的性子。

加之逐溪一战之中,又没了儿子,都要绝后了,更是怂逼。

不过正是因此,才显得真实嘛!

刘恪好生安抚道:

“谁让你跟乞颜宗元硬拼了?”

“东胡人要是出城,你就跑,把敌军引过来,朕埋伏在此处,打他个措手不及。”

马括稍微振作了起来。

跑路的话,他觉得自己还是挺擅长的。

逐溪县要不是被围困,他早就跑了。

而且又不是要令他强行攻城,一千人诱敌,跑个路绰绰有余。

另外两千多人在山林中埋伏着,只要将乞颜宗元引出来,就行了。

要是引不出来,也没事儿。

东胡人不追着他,岂不是说他就安全了?!

马括磨磨蹭蹭的,带领一千人出发了。

他心里倒是没什么逼数,也没指望能诱敌成功。

甚至将什么阿弥陀佛、三清道尊、至圣先师,都念叨了一遍。

只求乞颜宗元过于谨慎,不敢出城。

马括带着千人,列在在合浦郡城城下。

虽说性格很差劲,还是个纸上谈兵级别的选手。

但和李景绩一样,列阵行军,还是有模有样的。

“城上的人听着,汉将马括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马括的声音都不大,生怕太大声,给人逼急了。

“马括?”

虽然听得不是很真切,但乞颜宗元倒是一眼认出了他。

抱着浮木死里逃生的乞颜金瀚问道:

“这是个什么东西?”

乞颜宗元替其介绍道:

“这马括颇有些名声,原是岳少谦的副将。”

“有些能耐,只是其人怯懦,人尽皆知。”

“当时汗王与我在围困逐溪县城之时,就是以其作为突破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若是多围上一阵,刘雉儿晚来些时日,只怕这马括就已经倒戈来降了。”

言语之间,还透着几分怀念。

几个月之前,大可汗还是意气风发,轻松攻灭大汉。

谁知道,现在就已经尸骨无存了呢?

“原来是这种废物。”

乞颜金瀚撇了撇嘴,忍不住笑道:

“一个怯懦之人,也敢来叫阵?”

“难道.”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了一个可能。

弃子。

琼州大乱,汉军没有琼州的粮秣补给,裁撤一些军官,放弃一些士卒,也很正常。

几百年前的曹侯,就是这么干的。

而把马括送到高州来叫战送死,既能省出粮草来,又能让他们这些守在合浦郡城中的东胡大将,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