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尚家冤案

结连理 二三意 5613 字 1个月前

二爷院子外的人看见她过来,连问都没问,就直接放了行。

实在是她如今管着后院,三不五时就有事要过来寻二爷。二爷但凡在院子里就必定会见她,时间久了。守门的下人便不多过问,直接对她放行了。

而云莺之前来前院,或是因为丁姑姑等人的病情,或是因为丁姑姑等人用药昂贵,需要支大笔银钱去购买药草;或是因为要给二爷的亲朋送年节礼,再不济就是前后院一些账目,如今都是她管着,也要定时给二爷汇报一番。

总之,她虽然来的勤,但为的都是公事。可唯独这一次,她算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来,可以说是为了私事了。

守门的不知道内里,对她直接放行,云莺心里却多少有些虚。

但已经进了这院子,总不能此时再退出去,云莺便硬着头皮往前走。

今天是墨雪在书房门口守着,他看见云莺过来,便冲她微颔首,随即站在门口与书房内的二爷说,“二爷,云莺姑娘过来了。”

里边传来二爷的声音,他让她进去。

墨雪就让开道说:“姑娘进去吧,被让二爷久等。”

云莺应了一声,推开门往里走。

其实此时她就觉得贸然过来寻二爷打听尚家的事儿,有些冲动了。她特别想扭头回去,但墨雪已经通报过,二爷也已经应了……

云莺不紧不慢走进去,站在门口不动了。

二爷半晌没听见她的动静,从一沓公文中抬起头看她。

他眉目清冷,面容上都是锐利。他蹙着眉头想事情,便连那看人的视线,似乎都多了几分迫人。

云莺正暗自斟酌着该如何开口,二爷已经挑着眉问她说:“你不冷是不是?先把门关上,有什么事儿进来坐下说。”

“哦”。

云莺应了一声,慢吞吞关上书房门,又慢吞吞走到距离二爷最远的那张凳子上坐下。

她蹙着眉,抿着唇,一双素白的兰花指轻轻的绞着手里的绢帕。

那张莹润玉白的娇好面颊上映着薄粉,而她澄澈清透的杏眸中,泛着浓浓的心虚与深思。

她时不时抬头看他一眼,又在他即将抬头看过去时,赶紧垂首下来做思考状。

二爷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云莺,这样……一看就心事重重,且好像做了亏心事的云莺。

一时间他还真好奇起来,她此番究竟是为何而来。

不过想来应该不是为了公事,那就应该是私事了。

想想这一天发生的事情,二爷眸中露出恍然之色,也添了几分若有似无的笑意。

当下他也不急着问云莺了,只慢慢的批复着手中的公文,只留出一双耳朵来,静听着她的动静。

果然,二爷不急了,云莺却坐不住了。

她到底是开口说,“二爷。”

“考虑好怎么开口了?”二爷看过来的眸光中透着几分打趣,云莺登时就跟被人看破了心事似的,面颊陡然红了起来。

但看破就看破吧,即便他不能看破,她现在也是要说的。

云莺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情,将此番过来的目的一说。末了她怕二爷为难,还特别善解人意的道:“此案若是还没有审理清楚,亦或是暂时还不方便对外人说结果,那您就权当是奴婢没问过这个问题,奴婢这就回去,不打扰您了。”

说着话她站起身往外走,面上如释重负,就连脚步都轻松许多。

二爷看着她那轻快的步伐,却不由哂笑一声,“你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倒是让我觉得你找我打探事情是假,怕是看我是否在忙碌公事才是真。怎么,你什么时候不当管事,该当监工了?”

云莺脚步一顿,忍不住瞪了二爷一眼。

您说的是什么话?

她管事都没当明白,怎么敢当监工?

这整个云归县,又有那个不长眼的敢来监视县令大人公干,那人怕不是不想活了。

云莺瞪过二爷后,又反应过来,那人是二爷,是她主子。她个丫头片子竟敢给主子点颜色看看,她怕不就是那个不想活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到这点,云莺看左看右,看前看后,总归就时不看二爷。她这模样,倒是愈发让二爷觉出几分趣味儿,就想再打趣她一番取乐。

但想想还是算了,这丫头脸皮薄,真要是说的她恼了,指不定真就撒丫子跑了。

二爷就指着云莺方才坐过的那张凳子,示意她回去坐着。他又开口问云莺,“怎么关心起尚家的案子来了?”

云莺见二爷恢复了正经,她心里那点不自在就烟消云散了,当即就平静的说:“奴婢也不是现在才关心的,早从那次被您带去了尚家看宅子后,奴婢就私下打探过尚家的事情。”

二爷挑眉:“都问谁打听的?可都打听清楚了?”

云莺就说,“奴婢不常出去,也没别的门路打探消息。想知道点事情,只能寻府里的丫鬟婆子们打听。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云归县人,对县里的事情倒是一清二楚。”

又说:“该知道的奴婢都知道了,但丫鬟婆子们说的消息,不知道过了多少人的口,怕是早被传的不像样子了。”潜意识是说,她得到的消息怕都是歪曲的,不正经的,所以就希望二爷您能给出点正经消息。

这话云莺没说出口,但她那双明眸中赫然就是这么个意思。

二爷见她这个认真求知的模样,一时间眸中笑意更浓,只拿着公文挡在脸上,怕让云莺看见他脸上太过明显的笑意,会恼羞成怒,一走了之。

那他今日份儿的乐子可就没有了。

笑过后,二爷也没瞒她,倒是将云莺想知道的事情都大致说了说。

原来,这还真是一桩冤案。

这件案子说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

只因为当时在云归县任县令的吴县令的长子,看中了尚家的姑娘,想要强纳为妾。

之所以说是纳妾,而不是娶妻,全因为县令夫人看不上尚家的门第,只想给儿子攀高枝娶个真正的官家千金来。

也是因此,儿子闹着非要娶尚家女,县令夫人没吐口,却也松口说可以纳之为贵妾。

再说这吴县令的长子,别看他顶了个官二代的名头,实际上却其貌不扬。若只是容貌上差几分也就算了,偏他被县令夫人惯坏了,文不成武不就不说,还浪荡风流,吃喝嫖赌无所不精。

这样的官二代,别说是纳妾了,即便是娶尚家女为妻,尚家都看不上。

那尚家可是耕读传家,阖族人都以出仕为官,恢复祖先传下的荣光为己任。他们满门清贵,自然不屑做那卖女求荣的事儿。

况且县令家还是要纳妾,而不是求娶,若他们真把家中的女儿不明不白的送进县衙内,那家中的门楣都被他们抹黑了。

纳娶之事自然被尚家人一口拒绝。

尚家人也不算迂腐,当时委婉的找了借口,说是那姑娘已经定了亲,只待到了岁数便要成亲。

这话县令夫人自然是不信的,只道是尚家看不上他儿子,才不欲成这段才子佳人的姻缘。

县令夫人心存不忿,自然少不得在县令跟前吹吹枕边风,以至于县令大人对尚家也不满起来。

县令不满,便会刻意刁难。

云归县院试时,由尚家几位秀才作保的学子,因为种种缘由不能进入贡院考试。

事后尚家主寻县令讨要说法,县令顾左右而言他,给不出个解释。

由此双方矛盾加剧,尚家主激怒之下,在背后说出了“吴长勇不堪为一方父母”的话。

这话传到吴县令耳朵中,吴县令对尚家愈发痛恨。

之后云归县遭遇水灾,尚家捐献的大批米粮被人换成霉烂的;尚家主持修建的私塾,无缘无故突然倒塌,砸死了两个幼童……

尚家的风评渐渐败坏,云归县的百姓对尚家渐渐不满。

尚家也后知后觉意识到,有人在背后搞鬼。可惜,还未等他们查清背后主使,水匪登岸,云归县也要派兵增援。

同时,县令还亲自来了尚家,希望以尚家为首的豪族能捐献米粮银钱,以资助士兵抗击水匪。

县令亲自登门,说的也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儿,尚家即便对县令心存龃龉,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拿出了大笔的银子,以作军资。

但这只是第一次,之后吴县令又以战事困难,需要更换军械,县衙无力资助为由,又接连三次去了尚家。

也就是这四次登门,尚家的家底险些被掏空。

尚家到此时也知道吴县令的险恶用心了,但他们还是小看了吴县令,只以为吴县令是故意恶心他们,要让他们大出血。

尚家没办法反击,只因为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乡亲们流血丧命。在他们明明有能力帮衬的情况下,她们做不到置身事外,只能再次拿出银钱来。

但这次他们多了个心眼儿,就提出意见说,他们要出动几个族人,亲自盯着购买来的军械送到士兵手上。以防拿出来的银子,被吴县令私吞,或是挪作他用。

尚家人以为他们高明了一把,却熟料,也正是他们这个提议,害了他们全族的人的性命。

小主,

——那经由尚家子送出的军械,不仅没到云归县青壮们的手里,反倒落在了水匪手中。

正是因为这个转折,尚家被扣上了一顶通匪的帽子。

吴县令要捉拿尚家众人归案,尚家主自然不从。他关门闭户以作抵抗,还将尚家族人都召到一起来。

吴县令见状,就以尚家通匪,云归县民兵不足以抵抗为借口,请求州府调兵来擒拿匪首。

那州府的来人只管拿人,不管审案,尚家主深知若此番落在吴县令手中,怕是灭族的大祸近在眼前。

为求生,他们举起武器反抗。但也因为他们反抗,更坐实了他们通匪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