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小友,为了当今世俗考虑,我们踏剑飞行,我使用了幻术障眼法,别人是看不到我们的。”大长老带着一凡飞行途中对一凡说道。
“如此甚好,玄虚长老有心了。”一凡有种奇妙的感觉,因为二人交谈的过程中,正从山间一众登山者的头顶飞过,众人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幻术障眼法吗?跟宗门幻阵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一凡心道。
古代小说演义之中常有剪纸为马,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驱神使鬼这样的情节。一凡小时候纵然明知不存在,却也并不妨碍对这些神奇法术的心生向往。
一、幻术
这类充满变化,令人虚实难分的特殊技巧,在中国历史上统称为“幻术”。
当然,“剪纸为马,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驱神使鬼”这种级别的幻术实在有些为难古人了。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写到:
“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
履火、蹈刃是简单的“赤脚过火”、“踩刀山”这样的民间杂技,已经显得稀松平常了。
二、“种瓜果术”
其中街边最为着名且常见的便是“种瓜果术”。
正如电影《妖猫传》中所展现的,翻土种瓜,秒生枝蔓,生花结实。
明末百科全书《物理小识》记载:
“用新鸡首生子,从顶中小窍之去黄白,纳菜子,纸封极固,与鸡伏四十九日,取湿地种播之,须臾菜出,凡种瓜瓠皆如此一法。”
将新鸡下的第一颗蛋,顶上开小洞,放入种子,再让母鸡孵四十九天,种在湿地里,片刻的功夫就能长出蔬菜瓜果。
三、幻术起源
幻术并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其来源正是喜好开挂的印度。
中国最早关于幻术的记载是在《列子?周穆王》中:
“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
这里的“西极之国”指的就是古印度,就是说有个印度人能够自由出入水火之中,移山填海无所不能。
四、“自支解”
《后汉书?陈禅传》中也有幻术的记载“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诣阙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
这里的“自支解”在当时又是一种新兴的幻术。
有如今的“人体分离”魔术相比,此时的“自支解”显得更加血腥。
表演者不仅将脑袋,大腿切完再装回去,还会有“洗肠术”,剖开肚子,取出肠子,用水冲洗,安然无恙。
五、别有目的
到了唐朝,随着与各国交流的日益密切,“印度幻术”也进一步在国内盛行。
不仅仅与经商贸易,越来越多抱着其他想法的人们开始以此蛊惑人心,诸如——传教。
僧人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其目的是为了宣传佛法,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幻术成了这些僧人最好的“障眼法”。
当时整个唐朝社会都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胡僧会法术。
六、“俗讲”
彼时的僧人传教,有“俗讲”一说。
高僧坐在高台之上,或说或唱,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佛经要义。这种表演方式成了后世街边讲书评话的前身。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心怀不轨的僧人,会焚烧某些致幻的草药,来达到为了更加引人入胜的“3D”效果。
显庆元年,高宗登高远眺,发现城中天竺艺人的惊悚表演:“如闻在外有婆罗门胡等,每于戏处,乃将剑刺肚,以刀割舌。”
为了保持民众的思想健康,为了社会稳定,高宗决定驱逐迷惑百姓的“妖僧”。
“幻惑百姓,极非道理,宜并发遣还藩,勿令久住,仍约束边州,若更有此色,并不须遣入朝。 ”
唐代各种民间小说杂记中也有着各种智斗妖僧的情节,诸如《傅弈制胡僧》、《龙宫仙方》、《东严寺僧》等等。
其中傅弈为历史真实人物,一生数次上述要求废除佛教,称其为:
“佛是胡中桀黠,欺诳夷狄,初止西域,渐流中国。遵尚其教,皆是邪僻小人。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
六、戏法
不可否认的是,撇开残忍的表演,这种幻术有着强烈的观赏性与视觉冲击。无论上层统治者还是民间百姓都对此喜闻乐见。
唐代时,宫廷中也一度盛行“鱼龙曼衍术”,也被称为鱼龙百戏。
这是一种集合了杂技、歌舞、角抵、武术、魔术及杂剧的大型表演,深得统治者的喜爱。
随着唐朝国力的衰弱,国家已无力举办如此浩大的幻术表演。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宫廷之中没落的“幻术”,在民间又走向了火爆。
相比于动辄数万人的宫廷表演,民间幻术则显得接地气得多。
各种口碎大石、吞剑等等的小型表演遍布街头,逐渐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名称——戏法。
小主,
古时的幻术,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带着神秘主义色彩的一种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