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黄山山腹探险(三)

琳琅视角 笔名视角 2137 字 28天前

小主,

间歇热似乎多在夏季发生,疟疾似乎总在多水的池沼地区发生,严重肠疾多发地区的人似乎爱喝凉水。他们进一步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逻辑联系。例如,无论什么人进入池沼地区,都容易患疟疾。于是,人们猜测疟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湿热之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瘴气”。不仅如此,由于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地大都环境污浊,气味难闻,人们认为其病因是污浊之气,也称“瘴气”。所以,无论东方西方,古代医学家最初都认为传染病是由“瘴气”所致。古罗马着名的医生盖伦、中世纪意大利医生夫拉卡斯特罗和十九世纪德国医生海勒等在论述传染病时,都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瘴气”所致。中国古代医生也认为“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诸病源候论》),“南方岚湿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疟”(《景岳全书》)。但是,无论“瘴气”、“异气”还是“戾气”,都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只能间接说明它们的存在。对于古代医学家而言,他们摆脱了各病因说法,实为很大进步。但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进步,因为这些所谓的“气”没有能直接被科学家目证,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见真正的致病物,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完全控制和预防,以及发现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二人吞食了丹药,又顺着灵儿手指的方向走进山林。

山林并不宽广,很快就到了灵儿觅得的山洞入口。同样是被藤条所遮掩。一凡经仔细辨认,这种藤名叫三叶毒藤,主要毒性物质为漆酚,可以经由接触过毒葛的衣服、鞋子、工具或土壤,经由动物或经由燃烧植株产生的烟而传播。由于漆酚几乎不具挥发性,故衣服接触过毒葛一年之后再穿着,仍可能带有毒性。

不过洞口的毒藤似乎已经被人动了手脚,这自然躲不过一凡细微入神的观察。

“二妹小心,可能有人已经潜入了,我们进去后不要分开,一切小心。”一凡叮嘱道。

云清点一点头。二人一前一后踏入洞中。

进入洞内,人为翻动的痕迹更多了起来。来人不是一人,且对方好像并没有刻意隐藏痕迹的想法。

二妹已经宝剑出鞘。一凡也提高了警惕。只有灵儿闭目养神状。一凡想到当时同去找寻龙鳞果的小银,同样是胸有成竹啊。

但这次不同,这次面对的敌人极大可能是凶残的的人类。动物的凶悍是本能使然,人类不同,更多的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洞内通道多数宽约两米左右,最窄处只有半米。其它情形跟一凡上次经历的洞穴差不多。这样的洞都是人迹罕至,常年不见阳光,里面的生物不多,但都隐匿在洞穴暗处,在不被惊扰时风平浪静,一旦受到刺激就凶相毕露,展示獠牙。

人类社会的和谐来自相互沟通;动物世界的和谐却是互不干扰,各行其事。

大约行进了五百米左右,一凡示意二妹停下来,因为他仿佛听到了对讲机传出的“滋滋”声。细听还有人的对话声。声源距离二人大约有三百米左右。这说明前方三百米有人存在,且,这些人配备了对讲设备,说不定会携带热武器。一凡提醒二妹做好隐蔽和防御准备。双方随时有可能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