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端午节团圆饭(三)

琳琅视角 笔名视角 1485 字 1个月前

粽子,即粽籺,属于“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用籺作拜祭贡品是古老的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祭祖的贡品。粽,在古代我国北方人不称为“粽”,而是称为“角黍”。因北方产“黍子”,用菰叶包黍做成牛角状,故称“角黍”。《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按:今北方谓之黄米。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贡品,具体起源年代无考。《山海经.南山经》:“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莹为席”。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为广东碱水粽。到了晋代,正式定粽子为端午节庆食物。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风俗,首先要准备好粽子叶,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称为粽叶。其次则是准备粽子里面的馅料,将馅料置于粽叶中,再用线包起来,粽子则包好了。正常的粽叶应该是黄绿色略显陈旧。包出的粽子有一种粽叶的香味而不是其他的怪味;如果煮完粽子之后,水是淡黄色,那说明这粽叶没问题,否则,那粽子还是不要吃了。粽子不宜冷食,一定趁热食。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

粽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以柊叶、箬叶包裹稻米煮成,尖角,如心之形,曰糉(粽)。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北方粽子多是简单白米、赤豆、枣,蘸着白糖,多以斜四角或三角常见。而在南方,粽子口味丰富到,鲜肉、豆沙、蛋黄、排骨、蜜枣、莲蓉等,形状多体现地域特色。 其中比较着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一般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叶一般是苇叶。

包粽子的步骤如下 :

1.选两三片粽叶,把这些粽叶错开折叠,即上面的粽叶压住下面粽叶一半即可。

2.把粽叶折叠成漏斗形状。

3.在这个漏斗中先放一小半江米,再放几粒红枣,然后再放点江米把红枣盖住。江米和漏斗口持平即可,太少了粽子很瘪,太多了包不住。

4.折叠粽叶使粽叶把江米全部包住。用棉线缠绕粽子4―5圈,系上活扣,吃粽子的时候方便解开。

我们这次准备的馅料主要有:绿豆鸭蛋粽、八宝粽、果仁桂花粽等。

绿豆鸭蛋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