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技、法、道

刘伊菲反而眉头紧锁,有点焦虑:“我感觉我拍摄技巧有点欠缺。”

她是导演起来渐入佳境,但是对于拍摄技巧方面一直不满意。

李牧一听,便知道刘伊菲和其他新导演一样,陷入了误区之中,也是很多新人导演犯的毛病,总觉得没有大量的技巧,拍摄不够巧妙。

这样,电影似乎就不能成为一部佳作。

李牧细想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和刘伊菲沟通道:

“新人导演,或者说当你技巧娴熟了之后,也不要过多的想着去炫技。技、法、道,技只是最浅的一个层面,也是最不重要的一个层面。

一部好的青春片能打动人不是本身电影拍摄技巧运用的出色,也不一定要承载起青春的价值和思考,每个人有自己独特而绚烂的青春,影片的意义就是勾起观影人脑海最深处的青春回忆,引起共鸣。

一部电影的内核是一个好故事,能打动人的电影,可以有拍摄及技巧的欠缺但一定要‘内容为王’。”

李牧选择青春片作为给刘伊菲的处女作,自然是有考究。

前世九把刀也只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不是一个成熟的导演,甚至可以说他连半吊子都算不上。

《那些年》有很多缺点,编剧兼导演九把刀既缺乏剪辑功力也没有驾驭一个好故事使之成为剧本结构的能力,他更无法在一部青春电影片中承载起有关青春的价值和思考。

某种程度上说,他只有能力去尽力完整地呈现那段他已经无法抓回,却又不舍抛却的回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伊菲遇到困惑了,李牧才给她解答,就是因为只有人在遇到问题,产生纠结的情况下,才会印象深刻,才能有所领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牧便是如此,技巧的运用出色只是锦上添花,这东西可以熟能生巧,甚至只需要花多点时间去打磨即可,而如何教会刘伊菲将重点放在故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一部好的电影或者是文学作品想要感动观众和读者,比较有效的方法无非两种。

一种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或者经历来激发受众心底的人性、道德或情感共鸣,使其对作品中的虚构形象产生同情、怜爱或者其他感性反应。

这类作品往往需要具备很强的普适价值观,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种族的观众都能认同的基本道德与人性准则。

比如对战争阵亡将士的敬佩、对被屠杀者的哀怜、对母爱的歌颂、人们在逆境中的拼搏或对梦想的执着等。有时候还会许多观点同时阐述,比如描写战争环境中恋人或者亲人的分别,灾难面前对死者的怜悯和对生者的祝愿等。

另一种就是通过作者的构思和刻画,使作品中主人公的经历具有与某一受众群体或者个人相仿的可能性,也就是我们说的所谓“感同身受”。

这类作品”

刘伊菲在脑海里思考着李牧所说的话,李牧也没有打扰,这部青春片,只要拍出勾引起人脑海最深处的青春回忆,电影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就如同刘伊菲提出那段少男少女青春懵懂恋爱剧情时一样,这才是能让电影进一步的核心,所谓的技巧在这些能打动人心的内容面前,不值一提。

接下来两天,李牧明显感觉到刘伊菲对于拍摄技巧的执着放松了很多,镜头语言更多去体现人物的故事。

在这种情况下,李牧也没什么好担忧的,找的几位主演的演技能够支撑的起来整部电影,只要不偏离故事本身,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李牧回到帝都时,《盗梦空间》的首周票房成绩也出来了。

首周五天斩下9300万。

刘伊菲的热度似乎在这电影的加持下,更上一层楼。

只不过刘伊菲本人还在闽南省拍摄的《那些年》!

张艺某的《山楂树之恋》月中就要公映了,不同于前作《三枪拍案惊奇》严防死守的宣传策略,《山楂树》在公映前一周就对专家及媒体举行专门的放映场。

当天的媒体看片会也吸引了不少明星助阵,敬一丹、徐滔、陈楚生,孙红雷与闫妮纷纷现身.

这部文艺片,书迷们很期待。

“不虚此行!”

“男女主选的很棒!”

“张艺某调教演员的功力还是很强.”

媒体对男女主角的表现绝大部分持肯定态度,对于稀缺新人的华语影坛,媒体们不得不佩服张艺某的眼光与魄力。

随着媒体们的曝光,观众对两人的期待也不断调高。

“李导这就不跟着伊菲了?”

邢爱那也知道李牧回来了,没想到这才跟了一个多星期,就彻底撒手了。

“青春片,没多难!”

宁昊都没把这类电影当回事。

邢爱那不屑的说道:“是是是,你厉害!不见伱给我准备一部?”

“咳”

“咳个屁,李导人家能培养伊菲出来,你看你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