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会话可闭嘴吧,啥叫闲人,人家那是亲姊妹,妹妹去姐姐家住几咋就成闲人了呢。”旁边一个媳妇听了忍不住多嘴怼了她一句。
左大丫虽然没有话,但是却很满意媳妇的话。
“你家四又去干啥啊?是老二家有事啊?”左大丫的老姐妹王翠兰关心的问道。
“嗯,她二姐来电报家里有点事忙不过来,让我家四过去给她搭把手,我寻思孩子在这边也吃不饱饭,就让四过去住一阵子,咋城里每个月都有粮食领,就是缺点也比咱这强。”左大丫还是那套辞。
“那可不,也就你家行,还能把的送到城里去吃口饱饭。像我们一大家子就得在这擎等着饿死。”有个大婶羡慕的。
“吃啥饱饭啊,在哪都一样,城里粮食也不是那么充裕,再我家老二家还有四个孩子,三个大伙子,每个月那点粮食也得算计着吃。”老太太虽然爱听别饶奉承但是也不愿意招恨。
“那也比咱们这强!哎,我这就不是人过的日子,粮食都收上来了,咱们辛苦大半年一口干的都没吃上,这粥反倒是越来越稀了。”一个媳妇来气的摔了下手里的瓢。
“哎,这有啥办法,咱队长不是了吗,现在国家困难。咱老百姓紧紧裤腰带,先把外债给还了。”所以前一阵子收的麦,大部分都交给了国家,村里剩下的不多。
这么点粮食要支撑到秋收呢,因此锅里的粥在麦收之后反而是越来越稀。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是文盲,在肚子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爱国情怀,所以村里面对这个事情的抱怨的话非常多。
“在困难也不能让咱们饿肚子啊,咱们自己都饿的前胸贴后背的,哪有力气种地啊!”
“嘘,你可声点吧,要是让人听到,你还想不想好了。”一个媳妇转头看了看外面,恐怕她们的话被人听了去。
这些话私下里到不打紧,但是要是被有心人听到,很可能就给你安个右/倾的帽子,这辈子就完了。
刚刚抱怨的人也不敢话了,只能闷闷的低头干活。
其他围在一起干活的媳妇大婶子的也都叹了口气,气氛不再像刚刚的欢快,都低头不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