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3年,即同光元年的春正月丙子日,五台山上一片宁静祥和,寺中的僧人们怀揣着一份特殊的献礼,踏上了前往朝廷的路程。他们献上了三个铜鼎,声称这些铜鼎是从山中的石崖间偶然发现的,其意义非凡,仿佛预示着新的时代即将开启。这份献礼,无疑为即将到来的重大事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二月,新州团练使李嗣肱的离世,让朝廷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李嗣肱一生为朝廷效力,他的离去,无疑是朝廷的一大损失。而此时,各藩镇也相继上书,劝李存勖登基称帝,共谋大业。李存勖深知,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命令有关部门开始制备百官、省寺、仗卫、法物等一切登基所需之物,定于四月举行即位仪式。同时,他任命河东节度判官卢质为大礼使,负责筹备登基大典的一切事宜。
三月己卯日,朝廷再次发布了一系列重要任命。横海军节度使、内外蕃汉马步总管李存审,因其卓越的战功和威望,被任命为幽州节度使,镇守边疆,扞卫国土。然而,就在同月,潞州留后李继韬却叛变了,他向梁国投降,这一消息无疑给朝廷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但李存勖并未因此慌乱,他迅速调整部署,稳定了局势。同时,在魏州牙城之南,一座雄伟的即位坛正在紧锣密鼓地修筑之中,等待着李存勖的到来。
终于,夏四月己巳日,这一天到来了。李存勖身着华服,登上祭坛,祭告昊天上帝后,即李存勖位。文武百官纷纷称贺,整个祭坛上洋溢着一片喜庆和庄严的气氛。仪式结束后,李存勖在应天门宣读诏书,宣告了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诏书中,李存勖改天佑二十年为同光元年,大赦天下。他规定,自四月二十五日清晨起,除了十恶五逆、放火行劫、持杖杀人、官员贪赃、屠牛铸钱、合造毒药等重罪外,其他罪行无论轻重,一律赦免。这一举措,无疑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同时,李存勖对所有蕃汉马步将校都赐予了功臣名号,并超授检校官。对于已经位居高官者,他更是赐其一子六品正员官,以表彰其功绩。士兵们也根据等级得到了优厚的赏赐,战死的功臣更是各自追加赠封,并赐予谥号。这些举措,无疑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和忠心。
此外,李存勖还特别关注民生。他规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徭役;有三代以上未分居的家庭,免除其杂徭。这些政策,无疑让广大百姓感受到了朝廷的关爱和温暖。
在朝政方面,李存勖也展现出了开明的态度。他鼓励内外文武官员直言进谏,无需隐瞒;同时要求贡举和铨选两个部门迅速商讨并实施相关事宜,以确保朝政的顺畅运行。
对于边疆地区,李存勖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规定,云、应、蔚、朔、易、定、幽、燕以及山后八军,秋夏两季的税率适当减免。这一举措,无疑有助于稳定边疆局势,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的正月开始,一直未下雨,人心惶惶。但在宣读赦书的那天,大雨倾盆而下,仿佛是天公作美,为李存勖的登基大典增添了几分喜庆和祥和。
说起李存勖的登基,其实早有天象预示。起初,在唐朝咸通年间,金、水、土、火四星聚集在毕、昴星宿之间。太史奏报说:“毕、昴是赵、魏两地的分野,其下将有王者出现。”唐懿宗于是下诏命令镇州的王景崇穿戴衮冕代理朝政三日,并派遣臣下备齐仪仗、军府称臣以压制这种天象。然而,四十九年后,李存勖却在柏乡击败梁军,平定赵、魏两地,至此在邺宫即位称帝。
同月,李存勖还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任命。他任命行台左丞相豆卢革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任命行台右丞相卢澄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任命前定州掌书记李德休为御史中丞;任命河东节度判官卢质为兵部尚书,充任翰林学士承旨;任命河东掌书记冯道为户部侍郎,充任翰林学士;任命魏博、镇冀观察判官张宪为工部侍郎,充任租庸使;任命中门使郭崇韬、昭义监军使张居翰同为枢密使;任命权知幽州军府事李绍宏为宣徽使;任命魏博节度判官王正言为礼部尚书,行兴唐尹;任命河东军城都虞候孟知祥为太原尹,充任西京副留守;任命泽潞节度判官任圆为工部尚书兼真定尹,充任北京副留守。
此外,李存勖还下诏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改元城县为兴唐县,贵乡县为广晋县;以太原为西京,以镇州为北都。此时,李存勖所管辖的节度有十三个,州有五十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