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房地产投资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3423 字 1个月前

周亚丽又瞟了一眼表弟,嘿,看不出你个浓眉大眼的,竟然还这么会玩?!

陈凡看他们的眼神交流,就猜到他们在想什么,只不过没法解释啊。

国内的人一般不会想歪,可美国那边不一样,如果是正统的清教徒家庭的女孩儿,保守得堪比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但除此之外,那是一片豪放。

更别说如今的美国,正是嬉皮士、嘻哈、摇滚、朋克等开放文化野蛮生长的时候,玩得好的是文化、玩得不好的就是放纵。

可哪有那么多的文化人?

说到底就是放纵年代,他们在美国,就算自己不玩,但啥玩意没见过、没听过?

那么会这样想,一点都不奇怪。

如果是真的也就罢了,可惜不是啊。

陈凡觉得很委屈,但是也没办法,只能默默拎着行李送进房间,然后带着他们参观。

“这里是客厅,这边的是茶柜,那边是贵妃椅,可以躺着看外面小花园。后面是厨房和卫生间,没什么好看的。

啊?帮忙?

不用不用,丽丽厨艺不错,而且这里有甜甜帮忙就够了,我们去楼上看看。

狗狗狗,跟我走,呐,这里就是二楼啦,三间卧室,嗯,每人一间,都进来看看,对吧,三张床,都不一样。”

在这里拐着弯的解释了一下,也不管他们信不信,继续逛三楼。

“三楼是书房和音乐房,也可以是客房,上面还有个阁楼,全都是书。”

周亚丽顺着楼梯爬上去,看着三角形的阁楼里全是一个个满满当当的书架,不禁有些咋舌,“这里比你在京城那边的书还多啊。”

陈凡看着她顺着楼梯下来,笑道,“这里的书是我自己买的,京城的书除了一小部分旧书,其他的都是张师父找人从书店买回来的,他也不懂,就没敢买多,等我下次过去,有时间的话,再做补充。”

几人在房间里转了两圈,周正东走到钢琴前,揭开琴盖弹了几个音符,好奇地问道,“内地还有施坦威三角钢琴买?多少钱买的?”

陈凡打了个手势,“不贵,两百二十块。”

周正东一听,眼睛都直了,“多少?这么便宜?”

陈凡哈哈笑道,“这个是在旧货店买的,旧货店的定价规则,不管是大牌子还是小牌子,都是按照品类和成色估价,才让我捡了个便宜。”

他又介绍旁边的乐器架,“小提琴80,意大利货、手风琴60,苏联的、吉他30,这些都是进口货,这边是国产乐器,二胡只要10块、古琴50、古筝55,还有琵琶……”

介绍完之后,转过身笑道,“便宜吧,都是在旧货市场买的,如果买新的,价格就要翻上好几倍。”

他说着指向钢琴,“这个就更不知道要翻多少倍,几十、上百倍都有可能。我当时听售货员说有施坦威钢琴,而且只卖220块,想都没想就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了把这个大家伙弄上三楼,还请人帮忙找来专业工具,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吊上来。”

周亚丽看着架子上的乐器,转头看向他,问道,“老弟,这么多的乐器,你都会?”

陈凡笑道,“不会我买干嘛?”

周正东抿着嘴,轻轻点了点头,“你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比你母亲还要强一些,她只会钢琴,你还会这么多。”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可能也有你父亲的原因,我听说他会小提琴和口风琴,也是个才子,你应该继承了他们的音乐细胞。”

陈凡笑了笑,没有说话。

我谁也没继承,全靠自己努力,从零基础开始学会的。

几人转了一圈,最后纷纷走上露台。

站在露台上眺望远方,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只在远处有些十几层高的大楼,也基本上是建于民国时期。

放眼望去,或密或疏、或高或矮的建筑,成片成片地往远处蔓延,伴着夏日的清风、和远处传来的人声,愈发显得这里的幽静。

片刻后,周正东突然笑道,“感觉在这种地方生活也不错,闹中取静,很有生活的气息。”

周亚丽转头看着他,“那你就搬过来呗,也在这里买一栋房子,和老弟做邻居。”

她又转过脸看向陈凡,“老弟,这里还有房子买吗?”

陈凡,“有啊。”

他看着周亚丽说道,“不过不知道外籍能不能买普通居民房,这个还要问一下。”

后世很多人都说,1980年的11月京城诞生了第一座商品楼。据《bj房地产志》记载:那年“bj市在团结湖统建的住宅楼房中拨出两栋出售给个人,每建筑平方米售价平均180元。”

然而,严格说来并不是。

我国的第一栋商品楼,是始建于1956年、落成于1958年,坐落在上海余庆路189号的“华侨公寓”。

这座“新中国第一公寓”高8层,建筑面积4284平方米,共有住房35套。

工程总投资额70万,由上海中华企业公司负责兴建。创造了当时众多的第一。

公寓内铺设了进口木地板,安装了暖气片,大楼内部还装有2部电梯。

这些配置都是当时上海普通民居所不可企及。公寓落成以后,由双清楼主专门为大厦题写了“华侨公寓”四个大字。

这座公寓也不对内销售,专供海外华侨。

其实就是为了用高价卖楼、筹集外汇。

但是海外华侨纷纷解囊,哪怕自己不住,知道了这个消息、又有能力的话,也要买一套。而有些华侨则直接买房回国,直至今日,还有许多华侨后人居住在这栋公寓里面。

几年后,1962年,京城缺少外汇,也照猫画虎,兴建了“花园村华侨公寓”售卖。1966年,广州也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华侨住宅区“华侨新村”。

也不知道是墨守成规还是有人发话,反正之后华侨只能买华侨公寓或华侨新村几乎成了一种惯例,反倒普通住宅,极少有人敢卖给华侨和外国人。

现在不管是真的还是开玩笑,周正东他们想在这里买房,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