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礼部的暗流

殷朝新政志 桦阳 833 字 24天前

自从天武帝敲打之后,陈志乾变得谨小慎微。他在礼部的日子并不好过,尚书张乾年虽对他态度宽和,但对于核心事务却不让其插手,只将他安置在礼仪编纂和典章整理等事务上。

陈志乾感到自己的处境尴尬,不禁向父亲定国公陈昭诉苦:“父亲,儿虽得陛下恩召入京,却处处受限,难以施展抱负。这礼部中,尚书不愿放权,外人则视我为父亲的影子,何以立足?”

陈昭捻须说道:“为父早已告诫你,陛下用人虽重才,却更注重忠诚。你初入朝堂,便与宗室与功勋往来,已惹陛下警觉。如今最重要的是收敛锋芒,守住立场,待时而动。”

陈志乾低头道:“儿谨记教诲。”

然而,礼部内部并不如外界所见般平静。尚书张乾年一派坚持以朝廷规矩为上,对宗室与功勋的影响力保持警惕;而另一派次官孙景和,却暗中迎合宗室,试图借礼部事务为宗室扩展势力。

东厂密探发现,孙景和曾多次与宗室的代表会晤,并在礼部的典仪事务中偏袒与宗室相关的人事安排。他甚至曾试图通过陈志乾,与定国公一道影响礼部的人事调动。

这些情报迅速传回东宫。

苏子恒将情报呈交宗邺文后说道:“殿下,礼部虽非朝廷的核心权力部门,但其掌控典章与礼仪事务,若被宗室掌控,恐为他们扩展势力提供隐秘支持。次官孙景和的行径,已对礼部的公正性造成威胁。”

宗邺文冷声道:“孙景和之事,必须尽快处理。至于陈志乾,他虽为国公之子,但尚未深陷其中。我们可暂借他之手牵制孙景和。”

苏子恒点头:“臣会安排东厂传递线索,令陈志乾察觉孙景和的企图。若其能有所表现,便可稳住其立场;若他犹豫不决,臣自有后手。”

不久后,陈志乾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详细描述了孙景和与宗室暗中联络,以及试图利用礼部典仪事务谋私的证据。

陈志乾心中震动:“孙景和竟敢如此行事,若此事被陛下知晓,我也难免被牵连。”他当即决定私下试探孙景和。

一次礼部例会上,孙景和试图推动一项新的祭祀礼仪变动,其中涉及为宗室一支分封亲王设立专门祠堂。这一提议表面上是礼部职能,实则意在提升宗室的地位。

陈志乾在会上冷声质问:“孙次官,朝廷既有祠堂规制,缘何为一支分封亲王单设?此举恐怕难以服众。”

孙景和脸色一变,勉强笑道:“陈侍郎不必多虑,此举只是为彰显朝廷对宗室的恩德,合乎礼制。”

陈志乾则不为所动:“若违背规制,便是僭越。孙次官,这件事我会禀报尚书,请其重新审议。”

孙景和见陈志乾态度强硬,只能作罢。

与此同时,苏子恒指挥东厂深入调查孙景和的活动,搜集了其与宗室交易的关键证据,包括一份密谋典仪变动的信件。

苏子恒对宗邺文说道:“殿下,证据确凿,孙景和的行为已难以掩盖。臣建议,将此事连同礼部内部的隐患一并奏报陛下,要求彻查此案。”

宗邺文点头:“此事不可拖延,立刻呈报父皇。”

天武帝收到奏报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孙景和革职查办,并交由锦衣卫审理。同时,他召见尚书张乾年与陈志乾,训示道:

“礼部乃朝廷典章重地,不容私心作祟。张尚书,朕令你整顿礼部,凡有徇私枉法者,一律清除!陈志乾,你既为礼部左侍郎,便要以身作则,协助尚书肃清歪风,明白吗?”

张乾年与陈志乾齐声叩首:“臣等谨遵陛下圣命。”

孙景和被处置后,礼部内部的宗室影响力大幅削弱,而陈志乾因在事件中的表现得到天武帝的肯定,逐渐站稳了脚跟。

东宫内,苏子恒对宗邺文说道:“殿下,陈志乾虽非东宫心腹,但他在礼部的表现可圈可点。接下来,我们可继续利用其牵制礼部的潜在隐患。”

宗邺文点头:“不错。父皇用陈志乾是为平衡,但他如今站稳脚跟,反倒成了我们的助力。”

夜晚,陈志乾回到府中,想起近日发生的种种,心中暗自庆幸:“礼部之地,步步惊心。若非父亲的教诲,我恐早已被卷入旋涡。今后,唯有谨守职责,方能安身立命。”

京城的夜空下,权力的棋盘再次悄然调整,而天武帝与东宫的布局也越发缜密。礼部的暗流虽已暂平,但宗室与功勋的力量,仍在伺机而动,大殷的权谋较量,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