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殷的暗潮

殷朝新政志 桦阳 874 字 24天前

宗邺昭的阴谋余波逐渐平息,江南、北疆和东南的乱局相继被控制。然而,东宫的重臣们在一次密会中都意识到,这场风暴揭示了大殷内部更深的隐患。

户部尚书刘行道在会议中说道:“殿下,宗邺昭的失败虽令人庆幸,但从中我们必须看到宗室与外邦势力联合所带来的威胁。边疆与地方的治理问题,不能再拖延。”

宗邺文点头:“江南士绅私盐网络、北疆与鬼方的勾结、东南沿海的贸易漏洞,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地方的分权过重。若不以雷霆手段整肃,未来必然再生祸端。”

苏子恒建议:“殿下,可以借此机会推动一场全面的改革。从财政、军事到贸易,将权力收回中央,削弱地方宗室与世家的影响力。”

宗邺文沉吟片刻,答道:“子恒所言有理,但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我们必须步步为营,防止引发新的动荡。”

天武帝决定公开审判宗邺昭,以震慑朝野。然而,这场审判却没有人预料的顺利。宗邺昭在法庭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他坦然承认自己的一些行为,但却将责任推到了“地方不稳”和“外邦的挑唆”上。

“臣的确有所失策,但皆因地方士绅对中央失望,外邦势力趁虚而入,臣不过是试图以宗室之力弥补朝廷的不足。”宗邺昭说道。

天武帝皱眉:“既如此,何以暗中勾结外邦,试图扰乱朝廷秩序?”

宗邺昭微微一笑:“父皇,臣不过是为局势谋划,但局外人往往难明局中人之心。”

尽管宗邺昭的罪行铁证如山,但他的话却引发了一部分宗室和朝臣的共鸣。这些人认为,东宫过于强势,才导致地方士绅和宗室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太后对此案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她私下召见天武帝,试图为宗邺昭求情:“皇儿,昭儿虽有错,但他终究是你的亲子,何必赶尽杀绝?若能给他一线生机,或许能缓解宗室的不满。”

天武帝沉默良久,只答了一句:“母后,国事大于家事。”

然而,太后的干预却让宗室中的亲王们开始暗中集结,他们试图以宗邺昭为契机,抵制东宫对宗室权力的进一步削弱。

就在京师审判进行时,北疆再次传来不安的消息。鬼方国未因宗邺昭的失败而退却,反而在草原上集结了更多部族。他们宣称要为“北疆的失地”复仇,并向玄武关施压。

何仲秋在奏折中写道:“鬼方国的举动极为异常,他们似乎不仅仅是为塔穆尔复仇,背后或许还有更大的图谋。”

苏子恒分析:“鬼方国此举,可能是宗邺昭的余党在暗中推动。他们试图在边疆制造新的危机,以牵制朝廷的注意力。”

宗邺文随即命令雪狼营再次出征,同时加强对鬼方国的情报渗透,确保玄武关的安全。

苏子恒开始着手推进东宫的改革计划。他将主要策略分为三步:

财政收权:在江南实施更严格的盐税管理制度,削弱地方士绅的经济影响力,同时加强对沿海贸易的直接控制。

军事集中:在北疆、南疆和东南分别设立“巡边总帅”,由中央直接任命,取代地方宗室在边疆的防务职能。

贸易整顿:改革舶司,加强对外邦商人的监管,杜绝外邦势力利用贸易进行渗透。

这些措施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地方宗室与士绅的强烈反对,甚至在江南、东南多地出现了公开抗议。然而,苏子恒对此早有准备,他联合东厂和锦衣卫,以雷霆手段镇压了数个领头的士绅势力。

就在东宫的改革逐步推进时,东厂密探却带回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宗邺昭在入狱前,秘密联络了鬼方国与昭明国的特使,甚至留下了一份密令,命令他们在关键时刻同时发动对大殷的攻势。

苏子恒将密令呈交宗邺文后说道:“殿下,这可能是宗邺昭最后的棋子。一旦外邦行动,朝廷的改革将被全面拖入混乱。”

宗邺文目光如炬:“鬼方与昭明国若敢妄动,必定付出代价。子恒,你立即安排东厂与锦衣卫渗透外邦势力,提前瓦解他们的行动。”

宗邺昭的审判尚未结束,而他的阴影却仍笼罩在大殷之上。北疆的鬼方国、东南的昭明国、地方宗室的反弹,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危机正悄然酝酿。

宗邺文站在东宫的灯火下,低声对苏子恒说道:“子恒,宗邺昭虽败,但他的余党与外邦的势力仍在暗中涌动。下一场风暴,或许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猛烈。”

苏子恒拱手应道:“殿下,无论风暴多大,东宫必当迎战到底。”

大殷的天空,尽管风平浪静,却已暗藏雷霆。一场决定未来的权谋较量,正在悄然逼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