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湖州的败局

殷朝新政志 桦阳 830 字 24天前

湖州危机暂时平息,但苏子恒隐隐感到不安。雍王的动作虽已被打击,但地方士绅的隐性反弹并未完全消散。虹桥坊的纵火案让湖州商会的关系更加敏感,而一些中立士绅开始对中央的改革提出更多质疑。

监察司的一名密探带来了新的情报:“苏大人,虹桥坊的骚乱看似平息,但雍王的势力正在转移。他们与湖州地方豪族联手,试图通过税赋改革激化士绅的不满。”

苏子恒沉思片刻,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他决定加快对湖州士绅的全面整顿,以此彻底肃清雍王的残余势力。然而,他的这一决定却忽略了地方士绅与总商会的复杂关系。

湖州的士绅在雍王的暗中推动下,开始组织一场规模更大的对抗。他们以“维护地方利益”为口号,联合地方商会与部分丝绸作坊主,集体向总商会提出要求:降低中央税赋,扩大地方自主权,否则将集体退出总商会的合作。

这一行动令总商会措手不及。苏子恒试图通过政策让步平息士绅的不满,但他很快发现,地方势力的要求已超出中央的容忍底线。

“他们根本不是为了改革,而是想彻底掌控湖州的贸易命脉。”苏子恒在东厂的密报中写道,“若妥协,朝廷的威信将荡然无存。”

与此同时,雍王利用这些混乱暗中扶持地方士绅,让他们在湖州的商贸决策中逐步掌控更多话语权。

短短数周内,湖州的局势迅速恶化。部分商户公开抗议总商会的“中央强制性政策”,甚至出现了拒绝缴纳税赋的行为。总商会代表的调解毫无成效,而地方士绅的联合行动更让改革陷入瘫痪。

苏子恒意识到,自己低估了雍王对地方士绅的掌控力。他在给宗邺文的密信中坦承:“殿下,湖州的局势已超出我的控制。地方士绅已形成联动,若无法迅速解决,改革大势恐将全面倒退。”

宗邺文回信中语气沉重:“江南的改革是国家的命脉,不容轻易妥协。即便失败,也必须从中找到新的突破点。”

在湖州城内的一次秘密集会上,雍王宗邺昭出现在士绅联盟的核心会议中。他微微一笑,举起一杯茶,语气温和:“总商会的失败已显而易见。地方士绅若能团结,何惧京师的干涉?”

一名商人疑虑地问道:“殿下,若中央调集更多力量打压,我们该如何应对?”

宗邺昭答道:“地方士绅的力量在于团结与自主。只要我们坚持改革本应属于地方,朝廷便无法轻易将我们置于死地。”

在他的激励下,湖州士绅进一步巩固了地方联盟的决策权,并在湖州的贸易网络中全面排挤总商会的参与。这一局面标志着地方对中央改革的首次实质性胜利。

湖州失控的消息传回京师,天武帝大为震怒。在朝堂上,他严厉训斥太子宗邺文:“东宫主导江南改革,却让湖州沦为地方割据之地。你该如何解释?”

宗邺文沉声答道:“父皇,臣低估了地方士绅的联合力量。此次湖州事件,是臣的失策。但臣相信,江南的改革不应因此停滞,湖州的失败只是一个教训。”

天武帝冷冷说道:“教训?若江南的士绅都学会与中央抗衡,你的改革还有何意义?”

最终,天武帝下令:

暂停湖州的改革政策:重新评估地方士绅的利益与中央权力的平衡。

撤回苏子恒:命监察司将苏子恒召回京师,由东厂接管湖州事务。

加派锦衣卫:在湖州设立特使机构,监控地方士绅的一举一动。

苏子恒在被召回京师的路上,回顾湖州事件的始末,深感自己过于急于求成。他写下了一封密信,交给东厂密探带回给宗邺文:

“殿下,湖州之败,责任全在臣一人。臣过于高估改革的速度,却低估了地方士绅的凝聚力。江南的改革,若无法与地方达成真正的平衡,恐将难以为继。”

湖州的失败成为江南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雍王的胜利不仅让地方士绅更加团结,也让朝廷意识到中央集权改革的局限性。

在东宫,宗邺文对苏子恒说道:“湖州虽败,但改革不可止步。我们要找到地方与中央的平衡点,让士绅成为改革的助力,而非对抗者。”

苏子恒深深一鞠躬,答道:“殿下,臣愿重新出发。失败虽痛,但臣定不负殿下厚望。”

湖州的教训成为整个江南棋局中的关键一子,而这场失败,也为东宫的下一步布局埋下了新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