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没打算用这些知青,就像周主任担心的那样,怕他们心不定,干不了多久就撂挑子。
经过权衡之后,还是觉得目前用这些人最好。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她也不方便公开说出来,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慢慢也能悟出来。
那就是她提到的,这个人如果还在油坊厂工作,那他跑下来的渠道收入,会一直发放给他。
就和后世的奖励机制一样。
如果这个人是村里人,那他如果不想干了,还舍不得自己的那份渠道收入,就会很麻烦。
就算油坊里有规定每个月的最低销售额度,大家都抬头不见低头见,也不方便做的太难看,所以最后总要给这个人一个说法。
当然也不是她要坑害知青,而是由知青开头,规矩定下来,已经执行过。
将来再有村里人进入销售这块,也只能跟着这个规矩办。
其他想来说情的人,也没有理由出面。
“婶子,他们都有文化,而且不适合种地,咱们现在给他们一个不用种地,就能挣钱的方法,他们肯定玩命去干。
如果他们还有其他地方的销售渠道,那就是意外之喜。”
赵茹怡笑着将能说的理由,跟屋里的几个人说。
姜芹点头,同意她的说法。
其他的人也不知道有没有,理解到她更深层的想法。
周林生安排了人,去其他各个村买马,要十匹。同时定制油坊适合规格的马车。
争取每个销售员都给配上一辆马车和赶车人。
赶车人从村里找年龄五十到六十岁左右,人品端正,身体健康。
首先这些人思想老成,经验丰富,有他们在身边照看着,多少对知青都会有一些帮助。
而且这些人负责收钱,所以这十个人都要周林生亲自筛选。
“茹怡,让你爸来?”周林生试探地问。
赵茹怡没打算让父母来油坊掺和,直接拒绝。“让我爷来吧,他老人家身体还行。”
王婶子家的王大伯,赵老头,杨铁军父亲,老主任的大儿子等,十个平时在村里受人尊重,爱戴的人。
这次被选上的人,为的已经不是那15块钱的工资了,而是在村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