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光芒。
“传令下去,开始行动吧。”端王语气冰冷地吩咐道。
“务必让京城内外,都听到一些‘有趣’的传言。”
手下心领神会,连忙应声退下。
端王望着手下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笑容。
谢澜,你就等着承受更大的打击吧。
你的徒劳挣扎,只会让你跌得更惨。
很快,京城内外,开始悄然流传起一些关于贵妃谢澜的传言。
传言暗指谢澜病榻献策,并非真心为国为民,而是为了争宠固位,巩固自己的地位。
更有人添油加醋,将谢澜的计策贬低得一文不值,甚至说她的计策是误国之策,一旦采用,将会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
这些传言,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在京城蔓延开来,引起了朝臣和百姓的广泛议论。
百姓们也受到了传言的影响,对谢澜更加厌恶,甚至有人开始在背地里咒骂谢澜,诅咒她早日病死。
与此同时,端王却表现得忧国忧民,亲自前往城外,赈济灾民,施粥布药。
他嘘寒问暖,体恤民情,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百姓们纷纷称赞端王仁德,是真正的贤王。
端王的名声,也因此水涨船高,在朝野内外,都树立了仁德之名。
而谢澜,则成为了众矢之的,遭受着来自朝野上下的指责和谩骂,处境越发艰难。
“病榻献计?呵,她倒是挺会抓住机会。”
兵马司内,宋玉卿听完青儿的禀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底尽是不屑。
阳光透过窗棂,在她清冷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衬得她眉眼间一片清寒。
青儿恭敬地站在一旁,低声道:“贵妃娘娘这次的奏章,似乎写得煞费苦心,听说皇上还为此召见了多位大臣。”
“煞费苦心?”
宋玉卿轻嗤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不过是病急乱投医罢了,她越是急于表现,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娘娘说的是。”青儿附和道,心中却暗自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