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夏国使臣正在赶来上京的路上,等到了上京,南夏国便会签下投降文书。

姎儿怎么会想和南夏国做生意?

稍有不慎,恐有通敌卖国之嫌。

姜妧姎已猜到了容予的担忧,她微微一笑,“夫君不必担心。”

“两国议和后,自然会约定开展正常的贸易往来。南夏国地处西北,国中多为游牧民族,草原辽阔,牛马成群。”

“我大盛幅员辽阔,疆域绵长,将士们驻守边关,上阵杀敌,离不得马匹,国内百姓耕地种田,也急需牛马辅助。”

“而南夏国则急需生丝、绸缎、瓷器、茶叶,这些我大盛朝不缺。”

“如今只要我们手中有足够的生丝,便可抬高价格,用生丝同南夏国交换马匹,牛羊,再将马匹,牛羊平价出售。”

“一来一回间,我们既赚了差价,又换回了边关将士急需的物资,对我大盛朝是百利而无一害,何来通敌卖国一说?”

当然赚差价只是顺便,姜妧姎的真实意图是要同南夏国达成协议。

南夏国需在投降文书上指明双方十年内互不挑起争端的前提是边关由沈家军常驻,否则他们可以随时撕毁议和文书。

这样便能为沈家,为沈家军争取到十年的喘息时间。

即便父皇想对沈家动手,也得掂量掂量南夏国撕毁议和文书的后果。

姜妧姎心中觉得有些可悲,忠君爱国的大舅舅一家,需要靠联合敌对国才能苟延残喘。

享受着沈家军用生命和血肉筑成安全屏障的大盛高层,却因莫须有的功高盖主,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将沈家一网打尽。

这是对有功之人最大的嘲讽~

可惜,圣心难测~

海晏河清,让有罪者伏诛,让有功者安享盛世终归只是美好的愿景。

容予迟疑道,“姎儿此举可是要保沈家?”

容予的话一出,空气骤然凝结。

姜妧姎不可置信道,“所以夫君知道父皇要对沈家不利?”

她只说了要同南夏国做生意,并未提到沈家分毫,容予却猜到了她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不是说明他早就知道父皇要对沈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