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禁止海贼条约》

倭国在堪合贸易中获利十分丰厚,而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口头承认明朝的宗主国地位,实际上明朝对倭国没有任何控制权,既没有派军进驻,也不参与倭国的任何国家管理。

每一次堪合都是大明血亏,倭人血赚的好买卖。

现在,这份血淋淋的条约,既要控制令制国的大名,也要派军驻扎,还要参与国事管理,甚至还要让倭国割地赔款,这六项,就是对这一切最好的回应。

现在织田市哪怕是个女人,也知道这份条约的可怕,日后倭人恐怕会戳着她的脊梁骨骂几百数千年。

大明的确好说话,比现在大明更好说话的是过去的大明,之前大明以柔远人,进行了长达一百七十年,几近于经济援助一样的堪合贸易,终究是酿下了东南倭患的苦果。

这个苦果,大明硬生生的吃下了,东南倭患终究是平定了下来,但是现在,到了讨债的时候。

朱翊钧师承张居正,张居正还只是眦睚必报,朱翊钧压根就是心眼比针尖还小,不要让大明皇帝把他记到小本本上,否则就要承受大明皇帝这个人间帝王之怒。

就倭国的问题,就是再贱的贱儒,也无法对皇帝说出‘柔远人’那三个字了,所以如此苛责的条约,是昨日因,今日果。

“陛下,日后大概没有倭人了吧。”织田市拿起了笔,看着皇帝陛下郑重的问道,询问着皇帝对倭的意图,大明把倭国灭了,就不存在骂名的问题了。

朱翊钧没有任何隐瞒的意思,十分确信的点头说道:“嗯,日后不会有倭人这个概念了。”

“那还有什么担忧的呢。”织田市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拿出了特使的印信,盖在了这六份条约之上,一式三份,大明皇帝一份,朝廷一份,倭国一份。

织田市签字用印之后,看了眼万士和,俯首贴耳的说道:“陛下,只有大唐才需要为历史负责,历史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枷锁。”

“朕是大明皇帝!”朱翊钧对倭国把大明称之为大唐,是非常不满意的,这种叫法非常的普遍,其目的自然是宣传那套‘崖山之后无中华’,张冠李戴、李代桃僵,窃中华正朔、对中原贼心不死的理论。

朱翊钧非常不喜欢这一套,并且要求倭国纠正这种说辞。

“这就是中原啊。”织田市感慨万千的说道,大明皇帝纠正的不是一个称呼,而是礼法,大明皇帝如此在乎,其实在乎的是对历史的责任。

倭国就没有这种要对历史负责的文化,所以做事百无禁忌,毫无礼义廉耻而言。

朱翊钧懒得理会这个被大明文化冲击的女人了,就一副堪舆图就够她研究一辈子了,朱翊钧和织田市沟通,才知道,原来倭人是这么个想法,大明不大,大明很弱,大明是个破房子,踹一脚就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明这个破房子谁都想踹塌,朱翊钧要事实告诉这帮蠢货,大明这个破房子,不是谁想踹就能踹的!

织田市会作为游女留在大明,这是朱翊钧留下的人质,也是沟通的渠道,更是释放了一些信号,让倭国的肉食者们可劲儿的向下压榨,拼命的内耗,互相征伐,谁凶谁就能当大明的狗。

织田市离开之后,大明皇帝宣见了来京城送羊毛的绥远布政使三娘子。

大明皇帝日理万机,礼部为了减少大明皇帝的工作量,多数情况都会把外番使者安排到一天集中觐见,直接一日处理清楚。

“臣绥远布政使那颜出,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三娘子行了五拜三叩首的大礼。

三娘子是大明的绥远布政使,同样也是北虏的使臣,她也将会是最后一个北虏使臣,在她之后,绥远将会完全实土郡县化,她的留任就是大明给北虏的一个承诺,代表着她还能为北虏说话,同样她的责任就是帮助大明完成对绥远的王化。

介时,她的离任将会成为一个标志,大明将绥远彻底王化的标志。

“忠顺夫人,绥远现在怎么样了?朕听说绥远羊毛今年比之去年增加了一成左右。”朱翊钧示意三娘子平身,询问着绥远的近况,羊毛又变多了,这当然是个好事,但是绥远贫瘠的土地是否能够承受,这是必须要关切的问题。

“修路、挖煤、口碱、金银铜铁、定牧,一切都有条不紊。”三娘子俯首说道:“感谢大明皇帝的挂念,绥远一切都好。”

“真的很好,去年冬天归化城并没有冻死人,还修了一个养济院来安置妇孺。”

妇孺,就是妇女和孩子,在之前的草原上,白毛风来临时,妇孺是第二批饿死冻死的人,第一批是老人,壮丁最后饿死,来年征战,烧杀抢掠。

而现在大明在归化、朔方、五原、胜州诸地建城,同样有着养济院官舍的各城,今年安置了很多的妇孺,有没有人被冻死,饿死?当然有,但比之往年,已经大幅度减小,而且有了活路,这就是希望。

大明皇帝对草原的恩情,就像是长生天终于看不得草原人的苦难,让陛下带着大明的礼法,来到了草原,将恩泽雨露带到了草原,这就是如同天一样的恩泽。

“有没有因为需要养羊,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朱翊钧询问起了吃饭的问题,大明的圈养也存在着类似于英格兰的圈地问题,养羊就种不了地,粮食就会减少,人饿的时候,就只有一个烦恼,那就是饥饿。

“那倒没有,毕竟以前边民也不事耕种。”三娘子面色略显无奈的说道:“就是一些问题上,潘总督要求的太过于严格了,边民有点…不习惯。”

“潘总督怎么个严格法?”朱翊钧有些疑惑,询问了细节,潘季驯是大明循吏,朱翊钧好奇潘季驯到底要求了些什么。

三娘子一脸复杂的说道:“移风易俗方面的。”

“潘总督要求,任何人不得向没有度牒的喇嘛庙捐钱捐物,而另一方面,对各种没有度牒的喇嘛进行了还俗,绥远没有任何喇嘛庙有度牒,其实就是禁止捐赠,取缔了众多喇嘛庙,改为了汉传佛家。”

“这是朕照准的,潘总督上奏说,边民一年盈余折银不过二两银,光是往喇嘛庙都要捐三两,这怎么能行呢?”朱翊钧对这件事一清二楚,潘季驯的话没有皇帝这么客气,在奏疏里,潘季驯直接痛骂秃驴不事生产,拿了边民的香火钱,以衬金的名义发给所谓的出家人。

那是出家人吗?那根本就是一群虫豸!

若是完全按着潘季驯的要求,就不是要求喇嘛还俗了,而是直接拉到矿山里开矿,死了一了百了。

“如果这些个喇嘛不肯还俗,那就送矿山了,若是敢纠集边民聚啸作乱,一律按叛逆处置。”朱翊钧看着三娘子重申了一遍朝廷的政令,这些个喇嘛庙,建的一个比一个恢弘大气,边民现在都是大明人了,大明都不收这么重的税,这帮玩意儿,敢这么收!

现在朝廷还好说话,强令他们还俗,胆敢聚啸作乱,就一体捣毁,再兴一场灭佛,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