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中国人口众多,从先秦时代起,中原的人口远远领先于世界,人口基数的庞大,造成了人的变化在增多,而春秋战国八百年乱战,残忍的人为选择开始了,长得矮小、力量较弱、不够聪明的人在残酷的内部倾轧中不断死去,子孙后代变得愈发强壮,而后就是更加残忍王朝轮回。

王朝轮回的战争强度,每一次的人口大衰减和战后人口增加,社会的剧变,让人自身演化进一步加速。

人口决定了变化,剧烈的动荡选择了变化。

在天择论里,天择的速度远逊于人择速度,因为自然环境变化,都是百年计算,但是人有目的的选择,烈度远高于天择,而中原的战争强度、人口变化的剧烈程度,都远高于世界,继而论证了华夷之辨。

即:数量庞大的人口才能出现更多的变化,而更加剧烈的人择,选择了变化,让无法适应的人淘汰,导致中原人的体魄、智力等本性,远大于世界其他人。

“说的其实蛮有道理的。”礼部尚书万士和首先对解刳院的天择论、人择论,人择大于天择、中原庞大的人口和残酷选择、横向纵向两方面更大规模的变化与选择,导致中原人本性优于世界其他人。

逻辑自洽,没有问题。

张居正眉头紧锁的说道:“有道理吗?泰西的船舶制造曾经获得过商品优势,若非陛下锐意开海,这个优势会进一步的扩大。”

“我不认为这种论点有利于大明,泰西在罗马灭亡后的思辨如火如荼,大旅行文化,让这些思辨的效率变得更高,这种优越论,是故步自封起点,是中原文明的生死之敌。”

“大明已经如此强大了,停下脚步,安享太平就好,这不就是当初兴文匽武的起点吗?”

“诚然,天择人择论,可以解释许多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前面的部分值得肯定,但是后面的部分,还是不要宣扬的好。”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两宋富甲天下,文化及其兴盛,那种瞧不起任何人的傲慢,让两宋上下都没有看到危险在酝酿,北宋亡于金国,南宋亡于胡虏。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陈刚立纪,救济斯民。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已经进行过一次了,如果还是抱着华夷之辨,目空一切的活着,那还能期望着中原再出一个朱元璋不成?

这种幸运,凭什么每次都降临到你汉人的头上?

这就是张居正反对《天择论》、《人择论》的原因,他是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刻意制造傲慢的风力言论不可取。

大明很强,但还不够强。

“不包括其他因素,只是说人这种生物上的变化和选择。”万士和补充说道。

“那也不行。”朱翊钧直接开口说道:“天择、人择讨论变化和选择,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值得广而告之的,但是后面部分的优越论就不必了,止于文华殿就是,傲慢和自大,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便是戚帅,每战必虑败,再虑胜,而后百战百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膨胀和自满,绝不可取。”

朱翊钧给这场讨论定了调,这是风力舆论的塑造,就是解刳院说的再有道理,这种傲慢和自大,都是阻碍大明锐意进取的绊脚石。

“臣等谨遵圣诲。”万士和无奈只好俯首领命。

陛下总是有一种古怪的迫切感,大明中兴虽然还没完成,距离当初永乐当年的盛况,还有些距离,但陛下的迫切感,对大明强大的迫切感,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减弱,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迫切。

朱翊钧没有解释过这种迫切感,在这个封建帝制,皇帝睿哲天成,有一定神圣性的万历年间,朱翊钧其实可以假托天人授梦来塑造一种神秘性,巩固的自己的皇权。

但神秘性对于大明皇帝而言,是一点点用处都没有,反而装神弄鬼,显得皇帝胆怯,一如道爷玄修。

大明皇帝是人间君王,士大夫们不会因为皇帝神秘就放弃自己的主张和行为的,朱棣靖难成功成为了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登基的皇帝,宣称自己是真武大帝转世,永乐十九年,新建好的北衙三大殿就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大明人根本不信这玩意儿,又不是一神教世界。

朱翊钧也实在无法跟骄傲的张居正说:

天人授梦,先生死后新政成果全都被清算、大明国势江河日下、东夷北虏合流、萨尔浒之战大明一败涂地、现在被做成标本的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大明一败再败、小奴酋黄台吉建立了鞑清、大明亡于民乱、崇祯在李自成进京后自缢煤山、南明内斗不止、鞑清入关坐稳了江山、中原文明再亡于虏手、荏苒百年世界剧变坚船利炮架在了中原的海岸线上,百年屈辱的悲惨。

这对张居正而言,太过于残忍了。

所以,朱翊钧很迫切,而这种迫切感,被朝臣们解读为:对建功立业的执着。

皇帝想要建功立业,既不奇怪,也非常合理。

朱翊镠兴致勃勃的听着廷议的内容,变化导致了多样性,而残忍的竞争对变化进行了选择,朱翊镠可以理解这些,所以他觉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