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屋里,透过窗户看着院子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心里不禁感慨万分。
想起以前小时候,村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那都是很热闹的。
主人家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请厨师、借桌椅板凳、搭帐篷……
到了正事的那一天,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会来帮忙,洗菜、煮饭、端茶倒水……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时候,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也没有攀比之心,不管谁家有喜事,都会真诚地去祝福,去帮忙。
而现在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攀比之心也越来越重了。
特别是农村里,谁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那都得大操大办,请厨师、租桌椅板凳、请歌舞团……
一场喜事办下来,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而且,现在的喜事也越来越多了,什么进新屋酒、生小孩酒、过生日酒……
只要你想得到,就有人办。
而这些所谓的“无事酒”,也让很多的农民朋友苦不堪言。
就拿我们村来说吧,去年一年,我就吃了大大小小几十场的酒席,随出去的份子钱都有好几万。
而我的工资一个月也才几千块钱,除去生活开支,根本就所剩无几。
不吃吧,又抹不开面子,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
吃吧,又实在是吃不起了。
正当我思绪万千的时候,便听见院子里有人在大声地喊道:“大家莫吼,听我说两句,今天我吃了六家的酒了,这个酒我是吃不起了,实在吃不起了。像这个结婚嫁娶,能到场的我一定捧个人场,无事酒我一律不去。无事酒就是进新屋、生小孩、还有过生日的。大家也不要怪我啊,实在是吃不起了。”
我透过窗户一看,只见张大炮正站在院子里,双手抱拳,对着满园的客人大声地说道。
满园的客人一听,顿时都愣住了,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张大炮。
这时,只见刘老幺从屋里走了出来,他拍了拍张大炮的肩膀说道:“大炮啊,你能来就是给我面子,你的心意我领了。你说得对,现在的‘无事酒’是太多了,大家都吃不起了。以后啊,我们也得改改这个风气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老幺的话音刚落,便赢得了满园客人的掌声和叫好声。
这时,只见一个身材瘦小、穿着朴素的中年妇女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她看着张大炮说道:“大炮啊,你说得轻巧,你不去吃‘无事酒’,那你家的‘无事酒’我们也不来吃啊,这样总行了吧?”
众人一看,原来是村里的王婶。
王婶的丈夫早年因病去世,留下王婶一个人独自抚养一双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