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幕落

风起明末 罗小明 2401 字 29天前

有的时候,选择活着,远比选择死亡更为艰难。

留在石牛山上,战死沙场,也算是全了名节,朝廷哪怕追究,也会有所考虑。

但是离开石牛山,领兵撤退,朝廷必然追究战败之责。

孙传庭,最终还是领兵撤离了石牛山。

自出任以来,孙传庭便以锐气示人。

这样一个一直以来不肯低头,不肯折腰,锋芒毕露的人。

最终却是选择了忍辱负重。

对于后果,孙传庭的心中清楚。

凤阳之败,将会成为他人生路上的耻辱,也会成为政敌各方攻击他的黑点。

不过孙传庭并不在乎这些。

他在乎是天子,是国家。

得蒙天子信重,以重任相托。

但他却有负如此信重,有负所托。

国家动荡不堪,内忧外患,他却不能履行总理之责,安定国家,澄清宇内,止戈消战。

孙传庭带领兵马撤离石牛山时,万民军并没有追击。

准确来说,是不敢追击。

汉中军大阵之中的火炮几乎未有一刻停歇,整个火炮阵地硝烟弥漫。

万民军的部队根本不敢上前。

万民军的骑兵更是不敢靠近汉中军的军阵,在早前万民军集中了超过两千名骑兵试图冲击汉中军的左阵。

结果是在汉中军步兵的铳炮,以及近卫营甲骑的联合绞杀之下,丢下了数百具尸体仓皇而逃。

在孙传庭领兵撤离石牛山后,于山北合并一处,而后大队北上返回世子坟。

陈望亲领着近卫营甲骑殿后策应。

万民军的部队只是牢牢尾随,远远的观望,不敢近前。

大军在行至世子坟时,传来了万民军骑兵攻破临淮大营的消息。

随后大军经过世子坟,一路西行,抵达方丘大营之时,越过临淮的万民军大队骑兵也已经是抵达了方丘大营的北方。

万民军自东、南、北,呈三面之势,包围了陈望驻兵方丘大营。

不过西面的道路并没有万民军的兵马出现。

在领兵南下驰援石牛山时,陈望已经传令让胡知义派遣一支兵马,夺取了长淮卫,收复了怀远县,打通了撤退向西的道路。

追击的万民军最后停在了方丘,没有再尾随撤退的明军。

明军一路征战,损失惨重,疲惫不堪。

但万民军何尝不是久战多时,伤亡重大。

凤阳内城的战事一直在持续,凤阳城内被围的明军一直在挣扎,一直在试图突围,因此也牵制了万民军大量的军力。

万民军不是不想追击,而是无力追击。

方丘大营废墟,西部。

李岩骑乘在白马之上,一身征袍风尘仆仆。

他的面色苍白,目光阴鸷。

目视着缓缓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大队明军。

凑近一些,可以看到他的眼球之间布满了血丝。

时至今日,李岩已是两天两夜未有合眼,他的心神和精力都已经快到达了极限。

指挥统筹超过五十万的大军稳固阵线、进攻协防。

还需要控制谋划从徐州一路到凤阳长达数百里的战线。

“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智。”

李岩神色严肃,心中对于日后的发展也是越发的清晰。

汉中军的战法让他大开眼界,也是彻底打开了思路。

李岩已经打定了注意,日后也如同汉中军那般,专门挑选一支精兵。

兵士穿戴双层重甲,持强弓,开大阵,用长枪。

汉中军的重甲兵,在战场之上完全就是怪物般的存在。

刀砍不破,枪刺不穿,箭铳难伤,势不可挡,让人不由心生绝望。

以至于在战场之上,每当汉中军的甲兵出现,前线的军兵士气便迅速的跌至谷底。

至于铳炮,这个实在是强求不得。

像是汉中军内那般犀利的铳炮,在官兵的序列都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独家一份。

汉中军中装备的那种怪模怪样的铳枪,确实是战场利器。

若是能够缴获一杆,或许还有仿制的可能。

但是现在,别说缴获了,就是模样都不太清楚。

只能从接战过军兵的只言片语的描述之中管中窥豹,又如何能够仿制出来?

“官兵撤了……”

李际遇从旁侧驱马上前,他的衣甲血染,满是破损。

北线汉中军的带来的压力有多大,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

李际遇蓬头垢面,原本头戴的银盔已经消失不见,显得狼狈不堪。

“到底是未能竟全功啊……”

李岩望着远处的天际,忍不住发出了一声长叹。

苦心筹谋,算计万千,但是最终既没有能够留下陈望,也没有能够留下孙传庭。

“此番放走陈望与孙传庭,无异于放虎归山,纵龙归海。”

一斗谷、瓦罐子两人满脸羞愧,上前请罪。

“是我等无能。”

袁时初默然无语,紧握着手中的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