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首次多兵种协同

10月4日,英军第29旅与美军骑一师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强大火力支援下,继续向我军阵地发动猛攻。敌人一波接着一波的进攻接踵而至,炮弹像石子般毫无顾忌地砸向我军阵地,尤其是高旺山阵地,已遭受上万发炮弹的猛烈轰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0月5日,英美联军再次向马良山主峰和216.8高地发起猛烈进攻。驻守在马良山主峰西南侧216.8高地的第571团7连,依托坑道式掩体,阵地十分坚固,灵活机动地反击敌军。英军第29旅的两个营轮番发起了21次冲锋,均被成功击退。战斗一直持续到10月7日,7连共歼敌700余人,自己仅付出26人的伤亡代价。

联合国军不给我军任何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又对马良山的318高地和216.8高地发动了一轮轰炸。同时,联合国军还派出了60多辆坦克,协同步兵发起猛烈冲锋。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191师的战士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增派了15个炮兵营、3个高射炮营以及两个坦克连进行火力反击。即使如此,仍然难以遏制敌人的凶猛攻势。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激战,我军阵地上的防御工事大多已被摧毁,伤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若继续这样作战,将会导致更多无谓的伤亡。此时,我军的二线防御阵地已全部建成,后续的增援也在源源不断抵达。因此,志愿军决定暂时撤出马良山前线,转而依托黄鸡山和白石洞一线展开防御。

与此同时,英美联军的损失同样惨重。英国第29旅的兵力直接减少了三分之一,损失超过2600人,已无足够兵力继续支撑他们作战。至此,马良山战役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截至目前,英美联军已成功在马良山地区稳住阵地。英军用第28旅替换了伤亡惨重的第29旅,并通过修建交通壕和地堡形成了网状的环形防御体系。此外,美军骑兵第一师也在侧翼提供了火力支援。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占据有利地形的英军,逐渐变得狂妄起来,频繁对附近我志愿军的阵地进行骚扰,甚至公然炮击朝鲜的村庄。这一系列挑衅行为彻底激怒了我军和朝鲜的平民。我军随即开始调集兵力,准备展开一次反击战。

为了在这场战斗中一举击溃敌人,第64军特别设立了临时指挥部,统筹部署了各个兵种,为此前后准备了整整一个月。这次反击战的火力配置,也是志愿军入朝以来最为豪华的一次。

在炮兵火力的部署上,除了191师原有的炮兵团和那几个分散的炮兵营之外,64军还专门向上级申请调来了一个155毫米榴弹炮营以及一个火箭炮连进行增援支援。为了这场反击战,我军准备的火炮中,口径超过75毫米的就有60多门!

时不我待!

兵力已然集结,志愿军战士们早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在战场上狠狠教训联合国军。573团前线调查传回的情报显示,马良山一带的英军阵地上光是地堡就超过百座,阵地前还布有雷区和铁丝网等障碍。

这让64军陷入了困境,面对如此坚固的防御工事,我军很可能会付出巨大代价,但担心即使耗费了大量精力,也未必能取得理想效果。为有效打击依托山势修筑的敌方碉堡,经过志愿军装甲兵指挥部的深入研究,最终决定派遣坦克碾压敌人的防线。

在此次反击战中,担任主攻任务的是573团,他们将在三个炮兵营和10辆坦克的支援下,进攻马良山主峰317高地及其西南侧的280高地。与此同时,572团负责助攻,而571团则肩负起掩护573团侧翼的任务,阻击试图偷袭的敌军。

为了确保191师顺利完成此次反击任务,64军特意调派190师前往高旺山牵制美军,既阻止美军增援,又顺便切断英军的退路。64军将总攻时间定在11月4日。为掩盖我军的进攻意图,从10月15日开始,我军便对联合国军展开兵力骚扰,借此迷惑英军。

11月2日,我国志愿军展开了一次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演习”,这一行动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迷惑敌方视线。

11月3日晚间,60余门火炮(其中包括“喀秋莎”火箭炮)对马良山敌军阵地前的防御工事展开猛烈轰击,摧毁了敌军阵地前的大量雷区和障碍物。

在炮火的掩护下,志愿军坦克第1团2连与重坦克连共12辆坦克进入战场,利用预先准备好的掩体进行埋伏,成功避开了联合国军侦察机的侦查。

11月4日,志愿军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刻,人人都整装待发。

随着信号弹升空,收复马良山的全面进攻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所有火炮齐发,猛烈轰击敌方阵地。炮击间隙,我方坦克瞄准敌人前线阵地,进行精准打击。经过两轮火力压制后,我方火力逐步向敌人纵深推进,将敌军逼入各自阵地。这时,火箭炮开始全面覆盖敌方阵地,继续施加火力打击。

经过这次猛烈打击,英国军队完全陷入了混乱。皇家苏格兰边防团第1营以及赶来增援的美英联军,被装备有重炮、火箭炮和坦克的志愿军第191师3个步兵营击溃,溃不成军。面对志愿军全面压制的装备优势,联军只能使出最后的杀手锏——空中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