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观音与韩明的针锋相对,让不少人眼神一亮,感觉到事情开始变得越发有意思起来。
原本他们都以为大宋出一个苏子瞻就能压下整个辽国诗坛,现在萧观音很明显用了一招围魏救赵,把苏子瞻的诗作贬的没有那么厉害。
随后竟然引得韩明直接为其出头,这样的剧情可是他们一直想看的。
若说辽国有没有诗词大家,肯定是有一些的,但是他们的水平够不够得上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底蕴呢?这就两说了。
大宋虽然和前朝以及历代王朝相比,政治军事有些差的离谱,但是在文化领域可以说是和前唐并列强盛时代。
从流传下来的‘唐诗宋词’这四个字来讲,整个中华文明历史上,就迈不开大宋这段历史。
因为国情,地缘政治等因素,所以宋词的恢弘发展是后来任何时代都比不过的。
因此辽国能否拿得出比拟在大宋都是顶流的苏子瞻,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
唐宋八大家你可以说他们在时代局限性上各有各的问题和毛病,但是你们绝对不能说他们在文学诗词方面菜。
萧观音的诗词水平是高,甚至可以说是当代辽国的诗坛魁首,天下第一才女。
但是放到大宋内部,这个水平就要大打折扣,不说远的,十九年后,大宋朝将会迎来另一位顶流人物,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易安居士李清照。
就这位的水准,萧观音都不一定能和她比划两下,还想着与苏门大才苏子瞻对弈。
在韩明看来,萧观音无非是看出了苏子瞻还没有达到顶峰、臻至化境的诗词之道,因此才拐弯抹角的从‘气势’来拉下对方。
确实,才二十八岁顺风顺水的苏子瞻,怎么抵得上三十八岁的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雄健。
自然也没有三十九岁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大气磅礴。
当然也比不上四十五岁之时的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姿勃发。
最后更是比不上同一年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从容。
苏子瞻欠缺的不是技法、知识,也不是能力水平,他差的是宦海沉浮后那一份不折不挠、依旧向上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