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一、年龄因素
1.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变薄,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也会下降。一般来说,40 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骨关节炎。
2. 老年人的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骨关节炎的发生。
二、肥胖
1. 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等承重关节。长期的过度负荷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从而引发骨关节炎。
2. 肥胖还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产生一些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会进一步损伤关节软骨,加重骨关节炎的症状。
三、关节损伤
1. 外伤:如骨折、脱位、半月板损伤等关节损伤,如果治疗不当或恢复不良,会破坏关节的正常结构,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2. 过度使用关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等,会使关节承受过度的压力和磨损,容易引发骨关节炎。
四、遗传因素
1. 部分人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即家族中有骨关节炎患者的人,其患骨关节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2.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关节软骨的结构和代谢,以及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几率。
五、内分泌因素
1. 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关节软骨的代谢,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与骨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六、其他因素
1. 感染:某些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会侵犯关节,引起关节炎症,进而发展为骨关节炎。
2.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关节的血液循环,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骨关节炎的常见症状有以下这些:
一、关节疼痛
1. 初期疼痛较轻,多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可变为持续性疼痛,甚至在休息时也会疼痛。例如,上下楼梯、蹲起时疼痛明显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 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受累关节处,如膝关节、髋关节、手指关节等。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钝痛、刺痛或胀痛。
二、关节僵硬
1. 早晨起床时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会出现僵硬感,称为“晨僵”。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在 30 分钟以内,活动后可逐渐缓解。
2. 关节僵硬还可能在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后出现,如久坐后起身时,关节会感到僵硬和不灵活。
三、关节肿胀
1. 由于关节滑膜增生、炎症反应等原因,关节周围会出现肿胀。肿胀的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轻度肿胀可能不易察觉,严重时关节周围明显肿胀,皮肤发亮。
2. 膝关节等大关节的肿胀较为常见,有时还可伴有关节积液,触摸时可感觉到波动感。
四、关节活动受限
1. 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的活动范围会逐渐减小。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屈伸困难,无法完全伸直或弯曲膝关节。
2. 手指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手指弯曲或伸直受限,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
五、关节摩擦音和畸形
1. 当关节活动时,患者可能会听到关节内发出摩擦音或摩擦感,这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面不平整所致。
2. 严重的骨关节炎可导致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翻(“O”型腿)或外翻(“X”型腿)、手指关节的赫伯登结节(远侧指间关节背侧骨性膨大)和布夏尔结节(近侧指间关节背侧骨性膨大)等。
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一般治疗
1. 休息与运动: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行走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可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2.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针灸、超声波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按摩和针灸可缓解疼痛、促进关节活动;超声波可减轻炎症和疼痛。
3. 辅助器具: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可减轻关节负担,缓解疼痛。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使用膝关节支具或护膝,以增加关节稳定性。
二、药物治疗
1.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减轻疼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肾脏等不良反应。
2. 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可促进软骨修复,延缓关节退变。
3. 关节腔注射药物:如玻璃酸钠,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缓解疼痛。对于疼痛严重、炎症明显的患者,可在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频繁使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手术治疗
1. 关节镜手术:适用于早期骨关节炎患者,可通过关节镜清理关节内的炎性滑膜、磨损的软骨碎片等,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2. 截骨术: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如果存在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可通过截骨术纠正畸形,调整关节的受力分布,延缓关节退变。
3. 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严重、功能障碍明显,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行关节置换术,如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置换后的关节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适合骨关节炎患者的食谱:
一、富含钙质的食物